法国高等教育背景下精英模式的发展与阶级排他性

2019-04-08 09:07陈恩茹

陈恩茹

【摘 要】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对“高质量”人才需求也不断扩大。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仍然注重经院神学,因循守旧,跟不上发展潮流,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能够快速培养出为国效力的精英,大学校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大学校的产生时间以及培养模式特点对法国精英教育做出脉络梳理,最后借助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的观点对这一模式产生的阶级排他性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校;精英教育;阶级排他性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03-01

一、精英模式发展历史

法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发展较早,始于12-13世纪出现的中世纪大学,巴黎大学,但后来大学的发展因其存在弊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大学校应运而生。其发展过程主要可概括为四个阶段:路易十三时期(17-18世纪):大学校的萌芽,这一时期的大学校主要是为战争提供可用之才;法国大革命时期(18世纪):大学校的前身,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宫廷贵族逐渐对教会掌控巴黎大学不满愈演愈烈,为了增强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实现版图扩张的目的,成立了一系列专业学校,如巴黎路桥学校(1747年)、梅齐埃尔炮兵学校(1748年),这一时期是法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型的重要过渡期,同时教育也更加向世俗化靠近;拿破仑执政时期(1799年-1814年):大学校的改革发展,拿破仑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以后,为了加强巩固资产阶级政权,颁布了一些列法令,建立起中央集权式的教育制度,设立帝国大学,规定只有帝国大学有权利颁发学位证,由此看来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制度更加明朗;19世纪中期——20世纪前期:大学校的传承,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对法国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为了能够赶上时代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大学校的数量从7所增加到85所,出现了很多新的科学技术的学科,大学校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化”。

二、精英模式特点

1.招生模式。

传统大学的招生只要高中毕业以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就可以,并且不需要进行相应的考试,而大学校的学生选拔需要经过一轮预备班的选拔,预备班没有人学考试,根据报名者中学成绩择优录取。“法国每年约有80萬高中毕业生,其中只有约1.1万人能进人大学校预备班,即预备班招生人数只为当年高中毕业生的1.5%左右”[1]并且毕业以后还要参加统一的考试,实行优胜略汰的方式,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去普通大学,由此就可以看出,普通学校比大学校高一级是大家已经默认的事实。在招生规模上,大学校的招生人数始终控制在几百人。“如公共工程中央学校学生数目一直维持在400人,根据需求学生数目也会发生变化,但其中青年学生的数目有一定特殊要求;到了巴黎理工学校的招生人数一般要求固定在300人。”[2]通过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校是奉行严进严出的准则的。

2.办学模式。

拿破仑在1799年11月通过“雾月十八日”政变夺取政权后认为,“在一个以确定的原则为基础的教育机构建立之前,一个稳固的政治国家的建立是不可能的。”[3]与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不同,大学校的最开始的定位就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所以他只需要受中央的统一领导即可,并且每个学校都拥有先进的设备以及实验室在在课程设置方面,每个学校由不同专业的部门进行负责管理,工艺美术学院由农业、艺术和公共教育委员会主管,国家海军部门掌管的海洋大学。并且不同定位的大学校课程设置也不相同,数学、物理学院,开设纯数学、应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物理、应用化学和制图;军事学院,开设基础战术、战略技术和军事行政。此外,还有文学、农业、音乐、医学、制图等其他专门学院。从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法国大学校的课程更加偏重于实际,这也是大学校精英化的一种表现。法国的大学校呈现金子塔式的管理,手中拥有权力的统治阶层基本都处于资产阶级,教师也普遍是大学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将自己所受到的培养方案原封不动,甚者强化来不断传递,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阶级排他性的途径分析

1.家族场域中权力再生产。

社会阶级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场域的联系或者对立,而在上层阶级中的人为了保持他们所占据的阶级的统治地位,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手段保证自己的控制权,并通过某种策略不断扩大生产权力,进行权力的争夺。其中资本的传承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布尔迪厄将资本划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经济资本,一种是文化资本,一种是社会资本,还有一种是符号资本。通常情况下,越是处于上层阶级,通常所拥有的资本总和量也就越大。对于资本的传承来说,经济资本是其中最有效率的资本传递,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金钱珠宝,可以直接面对面的传递,文化资本相对于经济资本的传承来说,是一种更加隐秘的资本传递方式,文化资本的传承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实现。并且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用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是一种“自由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2.学校场域中的权力再生产。

“在权力的和特权永恒的分配中,教学机构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4]不同类型学校所传播的文化与知识完全不同,不同社会出身的人所获得的机会也不同,而社会承认学校之间等级的差别,并且赋予他们的学历毕业证书差异性,通过一系列合法的设置掩盖其真正的不平等性。并且让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人承认这种合法差异性。

参考文献

[1]周敏娟.法国大学校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朱家德.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02):39-44.

[3]王晨.权力再生产的教育机制——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7(09):7-12.

[4]张飞,曹能秀.社会分层视域下法国大学校精英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59-63.

[5]张跃忠.布尔迪厄高等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

[6]廖益.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的互动[J].现代大学教育,2005(0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