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2019-04-10 12:32李苑平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写作兴趣积累表达能力

李苑平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朗读对写作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大量积累阅读,自主感悟文章,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更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写作境界。朗读就是一把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让写作变得轻松有趣。

【关键词】写作兴趣;积累;表达能力;写作思路;写作境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今年2月份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由董卿担任制作人兼主持人,集结众多的名人明星朗读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文学与情感的冲击。这场盛宴,打动人的不是那些朗读的名人明星,而是文学的文化魅力。它以朗读的方式展现大千世界,或诗,或散文,或书信,或一段剧本;以朗读的方式传递情感,或悲,或喜,或淡然;以朗读的方式震撼心灵,或感动,或思索,或共鸣……《朗读者》,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朗读的力量、文学的力量。其实,朗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分量,无论哪个学段,对朗读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写作教学中更是感受到了朗读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大量积累知识,自主感悟文章,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更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写作境界。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我看来,朗读就是一把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让写作变得轻松有趣。

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大量积累,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人的学习经验充分说明了朗读能大量积累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读是写的前提,读是接受信息,写作则是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广泛阅读,储备语言材料,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因为学习总是由粗到细,从整体到局部。大量地读,不一定篇篇文章了如指掌,却能更快、更有效地积累知识,而且知识有了积累才能沉淀,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这些积累就能被内化吸收。

(一)朗读内容的指导

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籍目录给学生,有古诗文、寓言、童话、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这些书籍无论内容、思想、层次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教师应该多注重这些课文书籍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二)开展活动,促进朗读

小学生要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还需教师的督促引导。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就能促进学生多读书,又能活跃学生读书的乐趣。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自己阅读的书目纪录在阅读卡上,勤写读书笔记,争做“书香学子”。为了鼓励他们的朗读热情,我们还模仿央视《朗读者》的模式,每周五下午固定举行朗读会,邀请父母、老师共同欣赏,把自己最喜爱的文章朗读给他们听。不仅自己热爱朗读,也影响身边的人热爱朗读,共同感受文学的魅力。

这样,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中接触到大量的文章,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包括文章结构、描写方法等,这就是一个知识储存的过程。有了厚实的积累储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写作的素材也源源不断。会表达,且有言可表,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朗读能帮助学生自主品味文章,启迪写作思路

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担心学生不会读书,所以解词释句明主旨,殊不知语言学习的规律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会应用,每一回合的感悟过程都不可少。语文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有时比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天生的,学习的潜能是无限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因为反复朗读能帮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语言的意义,从而理解文章,感知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放开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朗读为“渔”,给学生时间去反复朗读,反复品悟。

例如,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母鸡》这一课时,就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朗读去自主感悟。学生经过初读后就能了解到老舍先生前后对母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我引导学生根据老舍先生的不同态度分成两部分进行细读,第一部分经过一番细读、品味。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母鸡无病呻吟让人讨厌,有的学生说母鸡欺善怕恶太可恶,有的学生说母鸡拼命炫耀太可笑,有的学生把相对应的句子朗读出来,朗读时还能把老舍先生对母鸡的厌恶之情表达出来。教室里一片热闹,大家和老舍先生同仇敌忾,都对这个母鸡非常不满。到细读完第二部分时,教室里却特别安静了,此时我并没有要求学生说什么,只是请他们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话:“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学生们的朗读深情而有力,看来通过细读课文,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课文,体会老舍先生对天下母亲的敬佩之情。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对比描写方法,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到这样描写的好处:既突出了母鸡的性格特点、对小鸡无私的爱,又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不少学生就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写出的作文别具一格,生动有趣,且感情丰富。

读《鱼游到了纸上》,学习人物描写,感受到人物的优秀品质;读《七月的天山》,学习景物描写,感受到天山的心旷神怡的美;读《蝙蝠与雷达》,学习观察事物的描写,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科学的神奇……总之,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深刻的自主感悟,既感知了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还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妙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自主能力,启迪了写作思路,可谓“一读多得”。

三、朗读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写作境界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朗读是学生直接触摸文字,感受文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反复朗读能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發现文本的内在价值,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写作境界。

读《触摸春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盲童安静对春天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读《尊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尊、自爱的年轻人;读《将心比心》,让我们懂得了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 着想;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我们懂得了和平的可贵……歌得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多读好书,就能感悟人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而写作就是把我们的眼中所见,内心所思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我手写我心,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有内涵、有境界了。可见,朗读对我们的影响不可小觑,它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写作境界。

教师善于运用朗读,就如手握利剑,披荆斩棘,帮助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登;善于运用朗读,也如挥洒甘露,滋润心灵,帮助学生一点点健康成长。朗读的好处众多,对写作的影响非常重要,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且读且悟且行……

参考文献

[1]李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写作兴趣积累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