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L3与凝血四项对早期诊断肝癌特异性、敏感性及其意义分析

2019-04-15 06:57贺淑巍王旭张晶晶周帆韩星敏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检测值凝血因子灵敏度

贺淑巍 ,王旭 ,张晶晶 ,周帆 ,韩星敏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河南 郑州450052;2.河南省分子影像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52)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上的就诊患者大多数已至晚期,预后较差[1,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AFP是目前临床诊断PHC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差,相当一部分肝癌早期阶段患者的血清AFP未见明显升高[3,4]。

临床上一直致力于寻找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研究发现,多个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往往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5]。本研究探讨了甲胎蛋白异质体 (alpha 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AFP-L3)、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对于早期诊断PHC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PHC患者100例(PHC组)、肝硬化患者100例(肝硬化组)、健康体检对象100例(健康组),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9月。

PHC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44~76岁,平均 63.2±10.4 岁,血清白蛋白(ALB)33.2±3.9g/L,总胆红素 (TBIL)21.9±8.4μmol/L。 肝硬化组, 男 60例、女 40 例,年龄 46~79 岁,平均 64.4±12.2 岁,血清 ALB 34.0±3.5g/L, 血清 TBIL 23.3±10.0μmol/L。健康组,男 55例、女 45例,年龄 42~79岁,平均62.9±13.0 岁, 血清 ALB 34.7±3.3g/L, 血清 TBIL 14.2±5.0μmol/L。 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⑴PHC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⑵肝硬化患者经过CT、超声、MRI检查证实;⑶健康组来源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健康的自愿者;⑷PHC患者既往无放化疗、免疫治疗病史;⑸本研究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⑴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⑵血液系统疾病;⑶转移性肝癌;⑷因其他疾病接受免疫治疗、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⑸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患者。

1.3 指标检测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8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血清AFP-L3,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洗脱液中AFP-L3水平,检测仪器为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800免疫分析仪,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另取一份血标本,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 PT、APTT、TT、Fg 等指标,检测仪器为法国STA-R全自动血凝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述,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绘制ROC曲线并求取最佳诊断界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的 AFP-L3、PT、APTT、TT、Fg 检测值比较 PHC 组的 AFP-L3、PT、APTT、TT 检测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P<0.05);PHC 组的 Fg检测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P<0.05);PHC 组 AFP-L3、Fg 显著的高于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的 PT、APTT、TT 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的 Fg 低于 PHC 组(P<0.05);见表 1。

2.2 AFP-L3、PT、APTT、TT、Fg 诊断 PHC 的价值血清 AFP-L3、PT、APTT、TT、Fg 单独应用诊断 PHC的诊断学指标见表2、ROC曲线见图1;血清AFPL3、PT、APTT、TT、Fg 联合应用诊断 PHC 的灵敏度为 94.19%、特异度为 90.73%、漏诊率为5.18%、误诊率为 9.27%、AUC 值为 0.918;见表 2、图 1。

图1 AFP-L3、PT、APTT、TT和Fg诊断PHC的ROC曲线分析

表 1 三组研究对象的 AFP-L3、PT、APTT、TT、Fg 检测值比较(x±s)

表 2 AFP-L3、PT、APTT、TT、Fg 诊断 PHC 的价值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6-8]。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其5年生存率处于较低水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9,10]。目前临床常采用AFP作为肝癌的诊断指标之一,AFP是由胚胎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球蛋白,在肝癌患者中表达增加。但是其漏诊率、假阳性率较高,在部分肝脏良性疾病患者体内也会升高,无法单纯通过血清AFP检查结果来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近年来临床上一直致力于寻找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肝癌诊断指标。有研究表明,AFP的一种异质体AFP-L3在肝癌患者体内的表达增高,AFP-L3是由肝癌细胞产生的蛋白类物质,比AFP定量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在肝癌病变早期,肝细胞发生血管浸润和转移倾向时即可高表达,是鉴别良、恶性肝病的一项新指标[11,12]。本研究中肝癌患者的AFP-L3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人群和肝硬化患者。这一结果提示,AFP-L3水平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肝脏是蛋白质的的合成场所,而凝血因子大多是蛋白质,一旦肝脏发生病变,将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13]。因此是否能够通过凝血指标的检测来反映肝脏功能值得临床探究。APTT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水平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PT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水平增高见于凝血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维生素K缺乏、严重肝脏疾病、纤溶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TT可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其水平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Fg可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其水平降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14]。

本研究对肝癌、肝硬化、健康人群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发现肝癌患者的PT、APTT、TT检测值显著的高于健康人群;Fg检测值显著的低于健康人群。肝硬化组的PT、APTT、TT显著的高于健康人群,肝硬化患者的Fg低于健康人群;肝癌患者的Fg显著的高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显著的高于健康人群,肝硬化患者的Fg低于肝癌患者。人体多种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一旦发生肝脏功能损伤,可引起机体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肝硬化可导致肝细胞坏死,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变差,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可导致血小板减少,使血小板丧失应有的凝血作用[15]。肝癌患者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程度往往更加严重,脾脏充血、肿大、功能亢进,使血小板的完整性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不仅使血小板数量上大大减少,凝血作用降低。因此凝血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功能的损伤程度[15]。但凝血功能指标与多系统的病理改变有关,单独使用凝血功能指标对肝脏功能损伤的诊断特异性较差。

本研究将血清 AFP-L3、PT、APTT、TT、Fg 联合应用诊断肝癌,发现其灵敏度为94.19%、特异度为90.73%、漏诊率为5.18%、误诊率为9.27%、AUC值为 0.918。 这一结果提示,血清 AFP-L3、PT、APTT、TT、Fg联合应用对于早期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好,漏诊率、误诊率低,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肝癌的指标。

综上所述, 血清 AFP-L3、PT、APTT、TT、Fg 联合应用对于早期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检测值凝血因子灵敏度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