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高考数学模拟题的设计策略

2019-04-15 08:25陈艺元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模拟题椭圆难题

陈艺元

通过数年的高职备考班的实践教学,笔者对高职高考数学模拟习题如何设计积累了一些心得,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策略进行阐述。

一、明确考试要求,设计紧扣“两纲”

“两纲”即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两纲”针对数学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具有清晰的层次并且系统全面,除了指明高考命题方向,还对备考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所以,职高数学教师应该对“两纲”进行认真研读与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模拟题命题上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或少做无用功。

最近这几年,高职高考数学试题命题均有着“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特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固定解题技巧。这一命题特点有效避免了猜题和押题现象,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合水平。因此,在设计模拟习题时,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注重紧贴课本,题目能引导学生抓“纲”悟“本”。不要在设计难题和怪题上浪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多设计针对性强的题目,使学生能从中领悟解题规律,总结内在联系与方法。只有这样,模拟题设计才有实效。

二、题目设计注重“三性”

1.基础性

纵观这几年的高职高考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题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考试大纲》也明确指出:易、中、难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221左右,即容易题、中等题共占总分约80%。所以,在设计模拟题时,我们必须夯实基础,注重学生对于基础题型的练习。同时,还要考虑基础题的分配和题型的变化。例如,对第一章“集合”的考查中,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和补集)是高考出题率比较高的地方,但基本都是基础题型,属容易题,所以在设计该部分的题目时,就多以知识点基本应用的题型为主。

如:已知集合M=1,4,N=1,3,5,则M∪N=()(2015年高职高考题)

A.1  B.4,5

C.1,4,5D.1,3,4,5

在设计该章的题目时,应着重体现能使学生加强对相应知识点的练习,进而让学生更全面地体会该知识点的运用。

再如数列这一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也是主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点,所以在这章内容的题型设计上,就应多以容易题为主进行重复练习,加强学生对通项公式的运用。

2.综合性

在高职高考中,有一类综合题型,往往是令学生比较头疼,难把握的,它通常是由几个知识点组合起来,综合到一个题型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那么在模拟题设计中,应注意这一类题型的引入,通过学生训练和教师考评,让学生熟悉综合题型基本的解题思路。例如,历年来,考查解析几何这一章内容,都容易出现这类题型。

如:已知椭圆x2a2+y2b2的左、右焦点F1、F2为双曲线x24-y23=1的顶点,且双曲线离心率是椭圆离心率的7倍。(1)求椭圆方程;(2)过F1的直线L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为A(x1,y1)和B(x2,y2),且y1-y2=3,若圆C的周长与ΔABF2的周长相等,求圆C的面积及ΔABF2的面积。(2011高职高考题)

再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x=1与圆x2+y2=9交于点A和B,记经AB为直径的圆为C;以点F1(-3,0)和F2(3,0)为焦点,短半轴为4的椭圆为D。(1)求圆C和椭圆D的方程;(2)证明:圆C的圆心与椭圆D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2013高职高考题)

在这些题型中,都结合了直线、椭圆、双曲线和圆等知识点,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所以,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就类似题型,改变数值,让学生通过模拟考,得以进行變式练习,加深学生对这种题型的理解和巩固。

3.探究性

在模拟题的练习中,要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所以题目设计要富有探究性。基本相同的题型中,由于条件和所求的变化,题型就有了变化。

如: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2,公差d=4,an=198,则n=.

变式一: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2,公差d=4,n=50 ,则an=.

变式二: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2,n=50时 ,an=198,则公差d=.

变式三:已知等差数列an中,公差d=4,n=50时 ,an=198,则a1=.

学生通过这组模拟题的训练,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所蕴含的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总结出“知三求一”的解题思路。类似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以及指数运算中涉及的底数、指数、幂和对数运算中涉及的底数、真数、对数等考查内容,都可以运用相似的方法进行设计。这样的模拟题在学生使用训练过程中效果很好。

上述“三性”目的非常明确,针对高职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平时的模拟考练习中,得到与高职高考题型相贴近的训练,更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备考中目标明确。

三、深入分析历年高职高考真题,把握命题重点

历年来高职高考数学题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特点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因此,在没有任何权威指导的背景下,各年的考试真题就成了我们设计模拟题的风向标。所以设计模拟题时,都应参照近年的真题,分析考点分布、考题难度、各章题型并结合《考试大纲》来确定命题重点。

如不等式这一章,《考试大纲》为: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了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并求解;会解决不等式的简单应用问题。

针对本章内容的历年真题特点,结合考纲要求,仔细归纳考查热点重点后,模拟题的设计方向就不会偏差。对于多次考核的知识点,参照真题,在设计时注意形式与难度,多加关注。对于历年实际少考核的知识点,结合考纲,适当注意。只有这样,我们的模拟题才会更合理、全面、适用。

四、提高模拟题区分度,把握题量难易比例

根据考纲规定,高职高考数学试题按其难度(平均得分率)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平均得分率在0.7以上者为容易题,在0.3到0.7之间者为中等题,在0.3以下者为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约为221。而分析近三年高职高考数学卷,各种题型里,易、中、难题目的比例分别为:选择题约311,填空题约221,而解答题较少安排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的比例约为32。

十五道选择题中,直接运用公式或直接运用概念就能解题的占一半以上,综合性难题不超过3道,其余为中等题;五道填空题中,有两道为容易题,另外三道难度有所提高,属中等偏难;对于四道解答题,前两道为中等题,而后两道综合性较强,属难题,尤其是最后一题,是用于考查区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近三年来,解答题所考知识点内容比较固定,主要涉及函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这四章内容。因此,在设计模拟题时,教师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难易比例规则,难度适可而止,顾及各层次考生,帮助他们熟悉高考,掌握应考技能,建立考试信心。

总之,设计合理的模拟习题,让学生通过模拟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中掌握解题方法,并感受和体会数学的解题思想,培养有效的数学逻辑思维,更能使学生全面地认识高考,感受高考,提高复习效率和数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高职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模拟题椭圆难题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三)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四)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一)
b=c的椭圆与圆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巧解难题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高频语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