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在耳鼻喉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2019-04-17 04:40刘敏健周丽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耳鼻喉效能依从性

刘敏健 黄 颖 周丽明

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广州 511400

耳鼻喉门诊具有病情复杂多样化、门诊量大等特点,其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窗口,而耳鼻喉科门诊患者常常伴有焦虑、紧张等不良心态[1],对于门诊用药方法、医师目的也存在较大担忧,同时由于医师接待患者较多,会忽视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多会表现为积极性较差、配合度低,因此如何改善门诊就诊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一直以来也是探讨的热点问题[2]。自我管理是一种可改变患者行为的方法,其能通过强调自身健康责任,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加强训练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持续引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3-5],自我管理教育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本研究对耳鼻喉科门诊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且对患者负面情绪、依从性、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均产生显著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28~55岁,平均(42.3±3.0)岁;疾病类型:鼻部疾病(鼻、鼻咽部)30例,耳部疾病25例,喉部疾病15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0例,初中到本科34例,本科以上16例。对照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28~56岁,平均(42.3±2.9)岁;疾病类型:鼻部疾病(鼻、鼻咽部)31例,耳部疾病26例,喉部疾病13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0例,初中到本科32例,本科以上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耳鼻喉科门诊部就诊患者;无需住院,门诊定期就诊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可联系患者;无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疾病;所有患者精神状况均正常;认识功能与言语表达能力均正常;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鼻咽血管瘤;活动性鼻咽部大出血;重大精神史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或严重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饮食调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管理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

自我管理教育方法:(1)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成员包括耳鼻喉专科医师和耳鼻喉专科护士;(2)以30min/次,2次/周的频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自我管理知识手册以及耳鼻喉疾病相关知识手册,并由专职医护人员讲解自我管理与耳鼻喉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如怎样以正确心态面对疾病、如何保护自己的鼻腔和耳部等;发放日常行为管理手册以及日常行为提示薄,通过在表格对应位置勾选,以提示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到;(3)让患者制定合理、适当的个性化健康管理目标书,以此避免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并明确治疗的目的、方法、步骤,引导患者在目标书上详细每日的活动、饮食、用药情况、休息情况等,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积极治疗,以乐观心态面对疾病;(4)鼓励病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可邀请已经痊愈且自我管理较好的患者讲解成功的经验,以此提高患者自制控制积极性;(5)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鼓励其家属或朋友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其治疗康复的信心;定期组织娱乐性活动,如下棋、团建活动、联欢会等,丰富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同时能够分散其对于疾病本身的关注度,感受生活的乐趣。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6]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评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疼痛程度越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7]对患者负性情绪予以评估,SDS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同抑郁程度呈正相关性,SAS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同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性;(2)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水平,该量表从按医嘱服药、监测症状、调节心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与医生的沟通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以1~10分予以计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3)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项目,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采用自拟依从性耳鼻喉科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该量表从疾病相关知识、定期检查、遵从医嘱、面对疾病态度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依据分值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由双人独立录入表格,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SAS及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VA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SAS、SD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按医嘱服药、监测症状、调节心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与医生的沟通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的按医嘱服药、监测症状、调节心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与医生的沟通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VAS、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VAS、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VAS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70 7.55±2.563.17±1.1912.981 <0.01 68.08±18.2245.60±10.67 8.908 <0.01 64.23±11.3543.09±11.1111.136 <0.01对照组 70 7.53±2.485.12±1.377.117 <0.01 67.96±17.6652.44±11.09 6.227 <0.01 64.27±10.7950.25±10.33 7.853 <0.01 t 0.047 8.991 0.040 3.719 0.021 3.949 P 0.963 <0.01 0.969 <0.01 0.983 <0.01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s,分)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按医嘱服药 监测症状 调节心理 角色功能 情绪控制 与医生的沟通管理观察组(n=70) 干预前 5.23±1.38 5.12±1.22 4.32±1.67 4.13±0.88 3.53±0.96 4.01±1.11干预后 9.31±0.68 8.86±1.63 9.03±1.42 8.89±1.52 8.56±1.35 8.63±1.22对照组(n=70) 干预前 5.21±1.41 5.10±1.18 4.35±1.71 4.10±0.92 3.50±0.92 4.03±1.13干预后 7.25±0.77 7.06±1.32 7.56±1.78 7.03±1.33 6.11±1.53 7.00±1.19 t观察组干预前后 22.189 15.369 17.977 22.675 25.405 23.435 P观察组干预前后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t対照组干预前后 10.624 9.262 10.881 15.158 12.231 15.142 P対照组干预前后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t两组干预后比较 16.778 7.18 5.401 7.705 10.046 8.002 P两组干预后比较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2.3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5.71%,对照的依从率为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培养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其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疾病的相关内容,并通过管理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该过程重在引导患者自我关注,告知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不是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具有专科护理综合性、个性化等优势,从传统专科疾病单纯灌输式转向双向交流,能够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对疾病的防治、症状判断以连续不间断的模式发展,并且医护人员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发布者,其能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提升自我管理质量[8-9]。自我管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郭晖等[10]指出,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吴凯楠等[11]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教育能够增强社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我效能水平,以此有效控制血压。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VAS、SAS及SD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郭振霞等[12]研究指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患者正性情绪各维度得分明显升高,认为自我管理教育可增强患者自尊、自信等正性情绪,与本研究结果相仿;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宋贝贝等[13]自我管理教育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的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徐秋红等[14]指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门诊肺结核患者的自护能力水平有明显提高,与本研究相一致;同时,本研究还表明,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顾凌云等[15]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教育运用于耳鼻喉门诊患者,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护能力,还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耳鼻喉效能依从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