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在住院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应用研究

2019-04-17 04:40谭巧靖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感染率早产儿出院

谭巧靖

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罗定 527200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下和28周以上的活产婴儿,身长低于45cm,体质量低于2.5kg[1]。有研究指出[2],目前我国早产儿占所有婴儿的12.5%~21.3%。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较慢,免疫力低于正常婴儿,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3]。近几年PDCA循环法逐渐应用到早产儿住院过程的护理中[4]。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PDCA循环法结合健康教育在早产儿住院过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平均胎龄(32.2±1.5)周,平均体质量(1704.2±14.8)g;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胎龄(32.7±1.1)周,平均体质量(1689.5±11.5)g。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常规护理包括早产儿日常监测各项生化指标、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患儿出院时向家长介绍出院后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早产儿住院及出院期间的正常保暖方法、环境卫生管理、皮肤护理及合理喂养等日常护理知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PDCA循环式护理方法。具体包括:(1)P(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邀请家长填写问卷,由护理人员统计填写情况并分析早产儿住院期间家属所关注的问题,包括治疗方案、喂养问题、护理问题、病情变化、医疗费用,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在对早产儿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5]。(2)D(实施计划)。①成立健康宣教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由其根据护理人员的特点选择专科护理人员组成健康宣教小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②在早产儿住院后的第二天,由组长评估家属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了解和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告诉家属在接下来将进行的治疗方案和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护理的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的配合度和患儿的依从性。③利用早上探视时间对家人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以让家属更好的掌握在早产儿住院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治疗方法等知识,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6]。④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每天对早产儿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加强对其进行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积极沟通家属,教会家属一些基础的护理方法。⑤当早产儿情况良好且符合出院要求时,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对其家属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出院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并指导正确的沐浴方法和喂食方法[7]。⑥通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作为网上沟通平台,定期进行关于早产儿健康知识宣传,邀请家长们关注。(3)C(效果评估)。观察早产儿住院过程中的感染率、出院后的再住院率,观察评估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家属的喂养技能、卫生保健技能、皮肤护理技能、紧急问题处理技能改善情况[8]。(4)A(结果标准化)。实施护理后,制定图文并茂的早产儿宣教手册、规范化的宣教流程和宣教用语。

1.3 观察指标

根据调查表填写情况,对住院期间家属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情况、出院后在住院情况,观察家属护理技能改善情况,具体护理技能包括喂养技能、卫生保健技能、皮肤护理技能、紧急问题处理技能。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感染率和再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住院过程中的感染率、出院后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感染率和再住院率比较[n(%)]

2.2 两组早产儿家属护理技能改善情况比较

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家属的喂养技能、卫生保健技能、皮肤护理技能、紧急问题处理技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经指导后家属护理技能改善情况比较[n(%)]

2.3 住院期间家属关注问题分析

图1 早产儿住院期间现况调查

早产儿住院期间现况调查中,家属对治疗方案关注的问题最多,占33%,对护理问题关注的最少,占8%。见图1。

3 讨论

早产儿因提早离开母体而未能充分发育,出生后免疫力较同龄正常产儿弱,对早产儿存活下去造成较大挑战,同时也降低了出院率[9-10],因此早产儿应接受特殊护理。本研究在早产儿住院过程的护理中应用了PDCA循环法,并结合了系统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过程中的感染率、出院后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家属的喂养技能、卫生保健技能、皮肤护理技能、紧急问题处理技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住院期间现况调查中,家属对治疗方案关注的问题最多,占33%,对护理问题关注的最少,占8%。在张雪玲[11]研究中,给予对照组系统性健康教育,在观察组的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结合系统性健康教育,结果示观察组患儿感染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近几年PDCA循环法在早产儿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过程包括了调查现况、实施计划、评估效果、标准化结果,并穿插系统性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12]。

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产后感染率,梁琪[13]在早产儿住院过程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针对问题制定相应计划。结果示早产儿的院内感染率得到了显著降低。PDCA循环法结合系统性健康教育向家属传授早产儿治疗与护理的相关知识技能,缓解了家属的不良情绪,正确地指导家属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暖及喂养护理、疾病和感染预防[14-15]。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患儿住院过程的护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产后感染率和再住院率,加强家属对早产儿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上运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感染率早产儿出院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阜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