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晓东
【摘要】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离不开有针对性的数学习题,习题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习题设计的优劣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笔者通过研究学生学情,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习题和拓展延伸性的习题,这样设计可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情 习题设计 优效
一、什么是基于学情的习题设计
巩固练习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大家普遍把教学重点放在“双基”训练上,追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完成习题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置之不理,只是千篇一律地布置作业。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制订适合本班学生的习题,使习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为什么要基于学情设计练习
1.学生因素
(1)数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纯粹的讲授和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问题解决偏重解题技巧,忽视了思维训练,学生只会解决某些问题,不会灵活运用。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激发,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已有的数学基础
本人常年任教六年级数学,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经过五年的成长,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距已经拉开较大,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习题设计分层训练非常有必要。
(3)学生特点
小学生的记忆特征是从机械记忆逐渐发展到意义识记,从具体形象记忆到抽象单词记忆,从不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使用策略帮助自己记忆。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些都是笔者在设计练习需要融合起来的,通过设计几类具体形象的习题和抽象的习题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维品质。
(4)家庭和社会环境
古人云:“橘生淮南即为橘,橘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人也是如此。如:父母都是高学历人才,生活在大城市,对教育比较重视,可能父母还会为学生报各种数学类的辅导班,书本上的知识和习题在辅导班都听过做过,课堂里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那么,我们教师需要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2.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教育局对学校的考核,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应试教育日趋严重,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格外重视,生怕学生“吃不饱”,于是购买了许多配套习题,让学生像机器一样在那边机械和重复地同步练习。这样的家庭作业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天被作业包围着,难免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布置习题时往往会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习题设计形式单一,很可能去年用的今年接着用。学生除了书面作业似乎没有其他形式作业,没有新鲜感,体会不到数学学习兴趣,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导致大批学生逐渐形成不良习惯。
三、基于学生学情设计习题的对策
1.有针对性的习题设计
(1)专项性练习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把握学生基础,开学第一天就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已经把大部分学过的五年级的数学知识都遗忘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翻阅了每一张试卷,对每一张试卷上的错题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了一些普遍性的错误原因。如:小数除法计算错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打好基础,解决这种问题,于是笔者设计了六年级上册的期初专项练习8份。通过这8份练习,让学生尽快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夯实学习基础。
(2)验证性练习
我们在教授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学生在自主探索验证的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本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当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生:360°,因为它们都有四个直角。
师:那么,其他不规则的四边形会是多少度呢?大胆猜一猜?
生:360°、360°……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能不能动手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呢?
师:PPT先出示小组活动要求,验证内部角度,然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以验证方法。
师:哪一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验证四边形的内角和的?
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再设计练习验证猜想。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发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操作实验中验证,在思维中感悟发现,在交流中完善发现。感受探究问题的多种方法,积累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
(3)反思性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练习题,这将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坚定性。由于教师事务缠身,往往一转身就去忙别的事情,忘记整理,这么好的资源转瞬即逝。于是,笔者安排了一名专门负责错题整理的小先生,每当我们遇到易错题时,笔者都会提醒他利用空余时间及时整理。刚开始时,他对自己的工作还不大熟悉,出现了抄错数据、空格太小等问题。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整理了18张16K纸的错题作业纸。这些题目都是我们班同学们的典型題、易错题,反复练习使得同学们都打好了扎实的基础。笔者还建议错题整理小先生可以在这些错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虽然刚开始变式,有些数据设置不恰当,导致题目出错,没办法解题。在笔者的鼓励和他自身的努力之下,克服困难,对自己的业务也得心应手,成了笔者的好帮手,他自身的数学成绩也突飞猛进。
(4)分层性练习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个体差异决定了我们在习题设计时,不应该一刀切,应该进行科学分层。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习题,才能使学生获得解题的成就感。如笔者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每周一练时,设计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解决问题五个板块,每个版块中打★的都是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挑战。刚开始学生投机取巧,很少人会去做这些选做题,笔者通过引导和鼓励性奖励,慢慢地做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也发现其实这些题不是特别难,多思考多动手还是可以解决的。
2.拓展延伸性的习题设计
(1)变式性练习
通过一题多变,多题重组,变式性练习给人一种直观、生动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能激发参与学习的动机,保持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时,经常会出现相似的题目,学生容易混淆,因此笔者整理设计了下面的一组选择题。通过这样的题组变式训练,增加对比性、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1)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1] [3]米,第二段占全长的[1] [3],则(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判断
(2)一根长12米的铁丝,第一次截去[1] [3],第二次截去[1] [3]米,一共截去( )米。
A.[1] [3]+[1] [3] B.12×([1] [3]+[1] [3]) C.12×[1] [3]+[1] [3]
(3)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截去[1] [3],第二根截去[1] [3]米,剩下长度相比较(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两根一样长 D.无法判断
变式练习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开放性练习
开放性习题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化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策略意识。做习题设计时,笔者不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是动手操作类、故事阅读类、资料搜集类、亲子互动类等多种形式。如在学习了《制订旅游计划》之后,笔者引导本班学生设计了旅游计划,每人先回家和家长商量,制订喜欢的旅游路线,通过上网搜集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初步计算出旅游计划的费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大家积极踊跃举手,都想来说说自己的计划。在倾听的过程中,笔者也引导学生能不能进一步帮别人优化他的旅游计划等。这样富有趣味的家庭作业适合每个学生,学生也会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完成个性化的问题。
(3)生活性習题
设计生活性练习,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笔者在习题设计中,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知生活实践,激发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学生跟笔者说了他一个省钱的故事:本学期学校取消了原有的公交车接送制度,原来大部分乘校车的同学,现在自己去乘公交车了,由于乘公交车经常准备零钱很麻烦,细心的她发现有乘客使用市民卡可以刷卡消费而且还有七五折优惠。于是借着这个机会,笔者给全班设计了乘车消费问题——“六(3)班有20名同学,原本用投币乘坐公交车,现改用公交卡,可以享受七五折优惠,假如一年上课200天,原本每天来回需要4元,现在每天来回需要多少元?每人每年可以节约多少元?20名同学一年可以节约多少钱?”看到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很亲切,来了精神,都奋笔疾书起来,他们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年上课200天,每天来回需要4元,那总共需要200×4=800元,如果刷卡消费的话200×4×0.75=600元,一个学期就可以节省200元钱,我们班乘车的同学有20个,那么一个学期就可节省20×200=4000元,全校有这么多的同学乘车,按2000人计算,一年就可以节约200×2000=400000元,他们感到很惊讶,原来可以节约这么多钱呀!对学生来说,没有收入来源,所以节省200元的意义重大,不仅省钱而且方便。我们学数学是为了用,并不是单纯地为学而学,学了不用迟早都要遗忘,因此要学以致用,那才是真正的“教学做合一”。
笔者深知提高习题设计的质量,促进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题”的教学理念,优化习题设计的传统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恢銮.加深意义理解,把握出发本质[J].小学数学教师,2017(3).
[2]吴琳.英国数学中的“慢镜头”[J].小学数学教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