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常规凝血试验及纤溶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9-04-19 01:42高杨刘宇
医疗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纤溶差值活化

高杨,刘宇

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检验科 (福建邵武 354000)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常规凝血试验中常用的指标,利于监测溶栓及抗凝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止凝血功能等[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为临床常用的止血检查项目,可用于诊断、评估静脉血栓形成及再发生风险。溶血作为临床试验标本中常见现象,可促使凝血因子活化,进而可能影响测量终点判读[2]。本研究旨在探讨标本溶血对PT、Fbg、APTT、FDP、D-D等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35例未溶血标本实施体外机械诱导溶血及45例溶血标本、重新采集未溶血配对标本。本研究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

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3 临床评价

观察比较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PT、Fbg、APTT、FDP、D-D水平及诱导溶血前、后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并分析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及诱导溶血前、后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比较

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且呈高度相关(r均>0.97,P均<0.05);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检测结果差值小,大于95%差值处于一致性界限内。溶血标本fHgb为(2.12±1.03)g/L,PT、Fbg、APTT、FDP、D-D差值与fHgb无明显相关性(r=-0.178、-0.035、0.120、0.029、-0.162;P=0.231、0.826、0.374、0.839、0.278)。

表1 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PT、Fbg、APTT、

2.2 诱导溶血前、后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比较

诱导溶血前后PT、Fbg、APTT、FD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溶血前相比,诱导溶血后D-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诱导溶血前、后结果呈高度相关(r均>0.98,P均<0.05);诱导溶血前、后检测结果差值小,大于95%差值处于一致性界限内;诱导溶血标本fHgb为(1.80±0.86)g/L,PT、Fbg、APTT、FDP、D-D差值与fHgb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069、-0.083、0.107、0.009、-0.161;P=0.721、0.655、0.571、0.396、0.957)。

表2 体外机械诱导溶血前、后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血液采集中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针头过细、抽入空气及运输不当等均易导致标本溶血,标本溶血作为临床常规凝血试验、纤溶标志物检查中常见干扰因素,其发生率约占3%,而不合格标本中标本溶血已达40%~70%[3]。标本溶血可通过多种机制对临床化学测试结果造成不利影响,诸如可暴露带负电荷红细胞膜磷脂,且利于促进凝血激活,并可与因子Ⅶ结合,导致凝血过程减慢;此外,标本溶血会干扰凝血仪反应终点测量,进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不利于患者疾病诊治,耽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更为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

凝血试验中包括PT、Fbg、APTT等项目,利于筛查静脉血栓、筛选凝血抑制物、获得性及遗传性凝血缺陷,诊断并筛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评估患者术前止凝血功能及溶栓治疗效果等。FDP、D-D则为纤溶标志物,利于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及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ET)再发生风险,且可诊断及管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判定抗凝治疗时间,且联合检查FDP、D-D利于对继发性、原发性纤溶进行鉴别诊断[5]。近年来,针对标本溶血对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影响尚无确切的研究报道,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研究院H21-A4指南中指出,PT、Fbg、APTT、FDP、D-D检测中应拒收裸眼可见的溶血标本,但也有研究指出,溶血标本所释放的多为游离形式,故影响PT、Fbg、APTT活化轻微,同时标本溶血可增加外源凝血途径活化程度,缩短溶血标本、诱导溶血标本PT、APTT检测结果,但其影响程度轻微,对临床诊断无较大影响。标本溶血重新采集除耗费时间成本,还增加物力、人力的耗费,故强化标本溶血对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利于重新评估拒收溶血标本用于PT、Fbg、APTT、FDP、D-D检测中的相关规定[6]。

本研究结果显示,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诱导溶血前、后PT、Fbg、APTT、FDP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与溶血前相比,诱导溶血后D-D水平降低;溶血、未溶血配对标本检测结果及诱导溶血前、后检测结果差值小,大于95%差值处于一致性界限内;PT、Fbg、APTT、FDP、D-D差值与fHgb无明显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标本溶血对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无影响,但诱导溶血对D-D水平存在轻微影响,可能与诱导溶血减弱了凝血系统活化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对PT、Fbg、APTT、FDP、D-D检测结果无影响,但诱导溶血对D-D检测结果存在轻微影响,但对临床诊断无明显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纤溶差值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2年9月全国分省市焦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