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文(2)

2019-04-20 11:02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降解塑料废塑料塑令

一、“限塑令”的实施情况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以下简称“限塑令”),提出“禁超薄”“有偿使用”等措施,主要为了解决超薄塑料袋满天飞引起的“白色污染”问题。为推动政策落地,国家发改委将超薄塑料袋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类产品目录,并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几年开展了专项督促检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实施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原工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商品零售场所的监督检查;原质检总局制定了塑料购物袋的系列标准,并对生产领域开展了监督检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的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快速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商场、超市普遍接受了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价格调控效果初步显现,非法超薄塑料袋生产商受到查处,超薄塑料袋在商场、超市等场所的使用量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绿色消费理念,使用无纺布袋、纸袋等环保购物袋进行购物。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年均增速由2008年之前一度超过20%下降为目前的3%以内。“限塑令”对于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能源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塑料垃圾污染防治政策调整

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对此,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系统性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

(一)关于推行“禁塑”

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涉及范围广、主体多,目前世界上主要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还没有全国范围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先例。在研究“限塑令”调整时,国家发改委将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充分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对不同领域塑料制品予以分类规制和推进,提出管理要求和政策措施。在条件成熟时,按照有关法律要求,研究制定《限制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消费品名录》,对纳入目录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出限制性产业政策。

“十三五”时期,国家发改委支持各地开展“禁塑”改革探索,根据《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要求,启动循环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专项行动,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自行开展包括禁塑在内的制度试点。2015年,吉林省率先推出了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的禁塑令,江苏省将“限塑令”写入了《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18年,河南省南乐县在全县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在自然环境和堆肥条件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国家发改委将及时对地方相关创新性政策的实施效果、经验进行跟踪、评估和总结,在政策制定中进行统筹考虑。

(二)关于加强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管理

为扭转电商、快递、外卖等领域等包装废弃物快速增长的趋势,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试点推动工作。国家邮政局联合我委、科技部等10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快递业绿色包装的目标和任务。商务部牵头制定了《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将“绿色电商”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方向,并提出了完善法规标准、倡导绿色包装物流、降低运输车辆能耗等促进绿色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路径,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制定《电子商务绿色包装技术和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引导市场推广包装标准化及其循环共用,推动以包装标准化带动减量化、绿色化;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鼓励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提供可降解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在企业层面,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积极研发标准化、可降解的包装产品,开展绿动行动、青流箱和漂流箱计划;灰度等企业研发可循环使用的智能包装箱,联合电商企业共同探索电商包装回收模式。在各部门和企业的推动下,新兴领域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解决新兴领域塑料垃圾污染的新替代产品、新商业模式、新管理要求仍处于培育、探索阶段,包装物的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也有待调整优化。

为系统性地加强新兴领域管理,国家发改委将把新兴领域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纳入“限塑令”政策调整范畴,加大整治力度。将会同商务、邮政等部门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率先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制定推行绿色物流、绿色包装的实施方案。压实部门管理职责和平台企业主体责任,要求电商、快递、外卖等平台公司在网络零售、快件收寄、外卖送餐等过程中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主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消费选择,增加绿色包装产品、可循环复用物流设施供给。鼓励以融资租赁、设备租赁等手段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可降解的快递物流设施,探索建立快递、外卖等包装废弃物集中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应用快递、外卖废弃物智能分类收集设施。

(三)关于推广可降解塑料等替代方案

可降解塑料制品是傳统石油基塑料制品的替代产品之一。近年来,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关产品仍需在降解条件、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推广可降解材料使用,需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全面评估替代方案适用条件和环境风险。明确不同降解材料的降解条件(如温度控制、堆肥环境等),降解过程、时间和产物。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审慎选择替代思路和材料。二是充分考虑并设计可降解产品废弃物末端处理方式。投放市场中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在末端处置环节应与传统不可降解塑料等相区分,在综合处置成本可控的基础上,设计与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相衔接的处置体系,保证可降解材料发挥其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强降解材料技术支撑。鼓励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加强可循环和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强度、耐热性、耐水性等性能指标,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通过征集、筛选等方式,发掘技术成熟、产业基础完善的可循环、可降解包装材料,向社会进行推广;支持开展可降解材料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保证相关产品以合法地位和合理价格进入市场,鼓励在可降解材料领域构建统一的产品、设施认证和标识体系;研究对可降解塑料等替代产品的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产品推广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在条件成熟的领域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在农用地膜领域,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做好可降解地膜的田间遴选和农田适宜性评价工作,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和应用。

(四)关于建立健全塑料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2015年,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原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印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分类建设回收体系、完善回收节点功能等工作任务和重点品种回收模式创新等重点工程,对建立包括废塑料在内的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进行规划指导。2016年,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同时,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环境保护,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关于开展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文件,对废塑料的回收、贮存、运输、预处理、再生利用等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提出要求,集中整治废塑料加工利用集散地和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推动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定期公布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加强规范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廢塑料回收利用技术水平。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并强化塑料垃圾终端处置。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继续指导地方加快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对快递、外卖等包装废弃物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分类处理。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将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强化塑料包装生产企业、电商、快递、外卖平台的社会责任,大力推行绿色物流、绿色包装。

三、关于加强宣传引导

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限塑令”三周年进超市、四周年进学校、五周年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活动,向消费者、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广泛宣传“限塑令”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号召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配合“限塑令”的实施。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在全国所有门店进行“绿色减塑”公益宣传,并将6月份的每周三定为“无塑料购物袋日”;组织1000多名小学生参与争创“限塑小卫士”活动;向北京市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自觉行动起来,不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从源头上减少“白色污染”,少用或重复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商务部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契机,加强绿色电子商务消费理念宣传,培育环保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或减量包装,促进包装回收。在超市、高校等场所开展“绿色兑换”活动,加大对绿色回收等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消费者自备购物袋,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用品。把“限塑”宣传与“12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宣传活动结合。在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期间,大力宣传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和抵制过度包装的重要意义,引导消费者文明消费,推广绿色消费模式。

(具体承办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猜你喜欢
降解塑料废塑料塑令
高校用废奶瓶铺300米道路
降解材料崛起 绿色包装得益
别让新版“限塑令”沦为“口号令”
大家都来了解生物降解塑料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中国致函WTO禁止“洋垃圾”
“限塑令”之尴尬,如何化解
“限”塑令
废塑料的危害及其技术防治措施的研究
废塑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