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

2019-04-22 03:07刘幼群
关键词:困惑课程教学改革

刘幼群

【摘 要】随着当下新课程的改革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小学语文也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更应该在当下的教育理念中,体现出不一样的教学风格和模式。运用更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因此,本文也根据对小学语文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所遇到的困惑做出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困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27-02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教学大纲明确得指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它将语文视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语文是众多学科的基础,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很好的基础铺垫作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诸如生产劳动、科技发明、人文教化等,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它也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而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人际交往与交流更是离不开语言的存在。此外,语文作为我华夏民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由此可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所在,而小学语文处在语文教学的起步与基础阶段,对之后的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奠基作用,因而,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及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困惑

1.新课改观念认识的缺失。

在传统语文课堂,语文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他们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点,这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改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尚未完成从传统教学到新课改的转变。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将新课改精神融入到教学的细节中去,不能空喊口号,不将其落实到实处。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注重自我反思,并且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将阶段性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缺乏。

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缺乏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尽管各个试验区、学校之间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许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普遍感到的突出问题就是经费不足,材料、设备缺乏。而且这种情况在镇及乡村的学校中更加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有不少学校已经根据学校实际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但绝大多数教师仍然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教学中依然以教材为范本,讲教材,成为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这种现象说明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利用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的权力。因此,学校及教师有待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

3.教师欠缺必要的反思。

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吸收了一些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目前的教育模式千篇一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只具备基础素质,而无特色。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短期的教学成果,应该从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远期效果来考虑,制定长远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小学语文尤其需要教学反思,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转向方式

1.形成符合我国教育实情的先进教育理念。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的改革进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建立符合我国教育实情的教育理念的。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其次应该明确为我国的教育现状,当前教育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新课程改革落实情况依旧不理想;最后应该了解我国的教育理念发展现状,我国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时候,没有依据我国的教育事情对其进行修改,而是照抄照搬,这就会出现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我国教育现状相分离的情况,不利于小学语文改革的推进与完成。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转向,应该从我国的教育实情出发,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教育生存的根本,例如可纳入《论语》、《孟子》等,并不断吸收外国教育理念的先进之处,从而形成符合我国教育实情的先进教育理念。

2.改进课程设置,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要求在目标设置时必须体现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具体操作上却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以至于原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不了又或者是效果不佳。这在推进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无疑是一大阻碍,解决这一阻碍也尤为必要。

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当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选定学科课程内容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而进行,此外,由于小学生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建立的阶段,因而教师对于其生活、生命、幸福等观念的教导也应谨慎并得到重视,将健康的“三观”融入到教学之中是教师们不可懈怠的责任。当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相当必要的调整,懂得变动创新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一大必要品质。

3.改变传统学业评价体系,更新学业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在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方面优秀的人才,而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难以适应这一要求。课程改革要改变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掌握目标的价值倾向,改变以试卷为检测学生能力的考试,要不断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和创新精神的考察,书面考试和实践考察这两者要相辅相成,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要做到纵向探究和横向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方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能够更灵敏地向未知领域探究。

三、结语

小学生正是处于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不仅是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创造力和幽默感意识的高峰时期,而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最强的时期。因此,小学教育者肩负着非常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育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实践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激发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贵忠,任京民.2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抉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6.

[2]卢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变[J].新課程导学,2015.

[3]周囝囡.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学导报,2015,(15).

猜你喜欢
困惑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改革创新(二)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