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9-04-22 03:07周世俊
关键词:文本细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听、说、读、写是教学的关键,其中阅读作为整个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学生的知识库,也能够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当深入探究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加强对文本的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91-02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完全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当前,很多教师虽然受新课改的影响,但是,在课堂上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文字和词句方面的理解,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无法仔细阅读和理解整篇文本,导致整体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以文本知识为基础,加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觉悟,以此更好的体会文本背后蕴藏的意义。

一、诵读文本,感受文本蕴藏的深层意义

阅读教学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进行课堂的教学。其中,朗读和反复阅读是文本细读的关键,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不但要反复阅读文本,诵读全文,还需要將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感受文本中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为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并从文中找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以及中间的过渡部分,将其做上标记。同时,谈论一下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如,文本中描述到从“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部分“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描述了百草园的内容,而从“出门向东”到最后“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描述的是三味书屋的内容。而其中过渡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将上下文进行连接,以此更好的理解全文。这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分段朗读等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感悟。

二、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读文本

对于文本细读,需要学生仔细品味,找准文本阅读的切入点,进行仔细揣摩和品味,从而挖掘出文本的精华,感受到文本蕴藏的情感和思想。比如,教师在进行文章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本中描述的一些关键词出发,了解文本中的精妙之处,然后,加以想象,以此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文本内容。就像《孔乙己》中鲁迅先生描述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似乎看起来非常普通,没有任何细读的价值。但是,仔细品味,会发现这句话隐藏的内容,呈现出了整个文本的核心。如“站着喝酒”说明的是孔乙己穷困潦倒的生活现状,而他又穿着长衫,则又说明他是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与其他普通的人是不一样的。而最后“唯一”两个字则说明了他与周边事物的区别,似乎整句话看起来非常融洽,但是,却表达出了孔乙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以此衬托出孔乙己无法放下作为一名文人的架势,进入到基层生活,导致孔乙己无法被文化阶层的人们接受,从而产生的尴尬情景,以此为后面孔乙己悲惨的命运埋下伏笔。

三、同类细读,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合理编制的。而课堂45分钟除了阅读部分以外,还有其他的教学要求需要完成。所以,学生要想通过课堂时间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是很难的,为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文本类似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细读,以此更好的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比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一下两篇文本的特点,从文本的内容、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由此感受到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就像《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性的说明文,文章整体的写作手法,主要是从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进行描写的,紧紧扣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应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出苏州园林的美感。在细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其他类型的作品,让学生进行细读,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还原文本情感,提高细读的质量

在具体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描述的情境与自身的经历相结合,让学生仔细品味和阅读,以此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从而提高细读的质量。比如,在进行“观潮”教学时,教师能够结合一些诗词的意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描述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汹涌澎拜。然后,再细读《观潮》整篇文章,发现,钱塘江的水每年8月份都会回流一次,一次联系文章中潮水来临的情景,然后,结合一些问题性的引导,让学生思考一下文章是如何描述观潮的情境,应用哪些表现手法,进行情境的描述。接着,再与学生共同交流潮水来临之前、潮水呈现的情景以及潮退之后等过程,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让学生反复细读全文,品味文章中的经典之处,以此加强学生的思想觉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从文本的关键词汇中进行剖析,了解整体文章的发展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课外阅读,结合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进行共同研究诵读,以此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

参考文献

[1]谢尕宗.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97.

[2]张智远.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40-41.

[3]吴远青.“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36-37.

[4]路利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J].华夏教师,2017(22):59.

作者简介:周世俊(1982.12-),男,汉,安徽无为人,本科学历,职称:中一,研究方向: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