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侧卧位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应用研究

2019-04-26 06:43陈健珍胡春燕钟远清朱桂英易凡俨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侧卧位体位心脏

陈健珍,虞 敏,胡春燕,钟远清,朱桂英,孔 勇,黄 晖,易凡俨,万 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过去,临床上常通过传统侧卧位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需借助托手架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及固定,操作较为繁琐,且该安置方式占用空间较大,易造成手术医生站立空间受到挤压,影响手术操作的精细度以及准确度,不利于推进手术的安全、顺利实施[1]。而想要使小切口心脏手术的顺利开展,提高手术质量,兼顾手术效率及安全性,必须要对患者手术体位进行科学摆放,以确保患者手术体位安置的牢固性、安全性和舒适性[2]。为探讨更科学的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手术体位摆放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本院60例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侧卧位以及改良侧卧位实施手术,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60例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位安置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均在2岁~47岁之间,平均年龄28.9±8.5岁;实验组男21例,女9例,年龄均在2岁~49岁之间,平均年龄29.2±9.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均为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均安置传统侧卧位进行手术,实验组均安置改良侧卧位进行手术,具体方法如下。

改良侧卧位安置方法:首先准备好头架1个,腋垫1个,体位枕4个,长沙袋2个,宽约束带2条,布单1块,朔料袋1个,头圈1个,确保体位安置中相关物品准备齐全。实际体位安置过程中,首先将头架安装好,之后协助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将患者摆向左侧卧60°,选择大小适中的腋垫置于患者腋下,放于变温毯下;右上肢套上朔料袋后通过布单包裹保暖,将其固定于头架上,确保头架高度与上臂一样,使上肢外展≥110°,充分暴露肋间隙,同时避免约束过紧及过度外展的现象;左上肢前伸,屈曲放于头侧>90°,避免与金属直接接触;躯干两侧各放置一条长沙袋于变温毯下并约束固定,以确保术中体位不移动;两膝之间及踝部垫软枕,髋部前后两侧加软枕并用宽约束带固定;头部垫头圈,将耳部置于头圈内,避免受压,同时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不受压,不被拖出。术中根据术者视野需要,调整好手术床方向。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两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理人员对安置体位时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借助SPSS 17.0数据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

实验组经改良侧卧位的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为5.1±1.0分钟和207.3±92.3分钟,均短于对照组的9.9±2.3分钟和257.7±98.6分钟(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手术时间(分钟)实验组 30 5.1±1.0* 207.3±92.3*对照组 30 9.9±2.3 257.7±98.6组别 n 体位摆放时间(分钟)

2.2 两组医生、护士及麻醉医生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医生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麻醉医生满意度达到1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参考表2。

表2 两组医生、护士及麻醉医生护理满意度[n(%)]

2.3 两组患者臂从神经损伤情况

实验组无一例患者因手术医生对患者的肩及手臂挤压而出现臂从神经损伤,损伤率为0,对照组因手术医生对患者的肩及手臂挤压而出现臂从神经损伤的有1例,损伤率为3.3%,实验组臂从神经损伤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对临床手术美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认为,通过该手术方式,能够在确保手术质量的同时改善其美观性[2]。然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实施对于手术体位的摆放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心脏手术时间通常比较长,若体位摆放方法不正确则可能导致患者固定效果不佳,影响手术效率和质量。传统侧卧位体位摆放下患者需保持90°侧身,将其双上肢置于双层托手架上,使患者上肢与其身体纵轴形成一个不小于90度的大角度,同时采用骨盆架对患者髋部前后进行固定,取软枕垫于患者两膝及踝部,保持上脚屈曲,并将下脚伸直,该体位摆放占用的地方较多,手术空间较窄,导致术者站立显拥挤,很容易造成手术医生挤压置于托手架上面患者的手臂,可能会使患者的肩及手臂因受压而造成臂从神经损伤的情况。另外,这种不合理体位摆放很可能影响手术医生的站立,不利于手术医生的精细操作和准确操作,严重的会造成手术不能顺利安全快速的进行[3]。因此,针对患者开展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患者手术体位进行科学安置,而正确的手术体位摆放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良好的手术体位能够缩短手术体位摆放时间及整体手术时间,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同时可降低相关手术并发症,缓解患者痛苦[4]。改良侧卧位不需要借助托手架进行体位摆放,能够扩大术者站立空间,有利于提高手术操作精细度和准确度,且可节省不必要的托手架安装摆放时间,操作上更为简单便捷,更加省时省力。另外,改良侧卧位十分注重对患者腋下皮肤的保护,选择夜垫等垫于患者腋下,可减轻其皮肤受压状况,同时,该体位摆放方式能够促使患者肋间隙充分暴露,并避免出现约束过紧或者过度外展的现象,能够在确保体位固定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经改良侧卧位的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医生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手术医生满意度达到100%以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臂从神经损伤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容量较小有关。本次研究结果与段宝仙等人关于改良侧卧位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基本相符[5]。这意味着,改良侧卧位确实能够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

总而言之,改良侧卧位能够降低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并提高医生、护理人员以及麻醉医生对手术体位的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侧卧位体位心脏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心脏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