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支持对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临床研究

2019-04-26 06:43陈文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连续性眼压青光眼

陈文霞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青光眼是一种眼压超过视神经耐受而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眼病。所谓的眼压,就是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压力。大多数人眼压的正常范围是10~21 mmHg。一般来说,房水的产生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1]。如果流出物被堵塞,眼压就会上升。一旦眼压水平超过视神经的耐受性,导致视神经损伤,就会成为青光眼[2]。视神经损伤的特点是视力受损和视野丧失,可能导致失明。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3]。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疾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目前,治疗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4]。经过手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不再发展。为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疗效,在青光眼术后实施连续性护理十分关键。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当前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对青光眼患者术后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对患者的眼压进行控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00例患者展开对比调查,观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3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3.45±15.24)岁,单眼30例,双眼2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34.47±15.19)岁,单眼33例,双眼17例。所有研究对象已确诊为青光眼患者;并知情并同意本次调查。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等,无其他眼疾和全身性疾病,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手术方式及药物治疗方案、经济收入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术后眼压监测、膳食结构调整、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等。出院后,告知病人按时用药及定期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1.2.2 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采取连续性护理进行干预:(1)互动式支持。入院时,患者及其家属应全面了解青光眼以及青光眼术后护理需求、疾病和身体状况。应向患者提供青光眼连续护理专业知识的宣传资料,了解医院实施的护理内容及医院外护理的相关方法,护士应加强病人的宣传和教育。

(2)心理干预支持。护士应加强对病人的心理和情感的掌握,采取全面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促进身体康复,不断提高患者的积极效果控制能力。患者被引导通过自我约束来调节情绪,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环境和音乐放松疗法来改善患者情绪。护士应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正确指导,从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精神上的安慰。

(3)院外追踪。建立相关的系统和程序,管理团队每月召开小组会议,总结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建立详细的患者记录。持续护理小组负责在康复期间继续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法包括家庭跟踪、电话通信和微信、QQ群通信。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按月随访工作、每周电话随访和沟通,掌握患者的所有方面,对连续护理措施进行适当调整。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家中照顾自己,阐明使用药物的必要性和一些可能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有效治疗,通过每月定期随访,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掌握患者的康复和用药情况。记录并存档详细信息。回答有关药物和疾病的问题,并及时和定量地告知患者饮食调整的重要性。

(4)家庭支持。青光眼患者具有特殊的性格,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失控,都可以诱发青光眼发作。因此,患者家人需要不断提醒患者正确调整心态,保持积极情绪,参与社会活动,加强社会和文化交流,改善不良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家庭成员要参与连续性护理,家庭成员花更多的时间与患者相处,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

1.3 评价指标

按统计学方法分组,由专人定时观察监测有关内容,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程度,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段的眼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 2.00%,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 2.6 4%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控制情况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控制情况比较(±s,mmHg)

组别 n 术后一周 术后一个月 术后三个月 术后六个月对照组 50 13.45±2.11 15.23±2.14 22.06±1.98 24.12±1.75实验组 50 12.54±2.27 14.12±2.32 20.18±2.01 22.46±1.82 t-10.16 10.23 10.41 11.21 P-0.012 0.014 0.023 0.017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对比[n(%)]

3 讨 论

3.1 连续性护理有助于控制眼压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疾病,对病人的视力有害。如果不加以治疗,甚至会导致失明。研究表明,降低眼压是治疗青光眼的关键。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5]。从本次调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段的眼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组患者实施了连续性护理,可以对患者的护理计划随时进行调整,与患者实际情况更加契合。实施连续性护理后,随着团队成员与患者接触的增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充满信心,愿意与他们沟通,这更有利于心理咨询。同时,团队成员将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动态个性化医疗,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正常的视力水平,进而降低患者住院率。因此,连续性护理能够有效的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的眼压进行控制,建议对其进行宣传,在临床中多加运用。

3.2 连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青光眼多发于老年群体,由于身体的限制,老年人群体对外科治疗的接受性很低。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6]。高质量的护理不仅对病人进行生理护理,而且注重病人的心理状态,对其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咨询。从本次调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0%,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64%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组患者实施了连续性护理,通过连续不断的密切护理以及心理关怀、疏导,让患者心情舒畅,对治疗的依从性大大提升。有相关学者在其研究中提出,经调查,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依从性也优于常规组患者。该结论与本次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同。从这个结果中能够分析出,连续性护理更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出现此种差异性的原因为,连续性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周密的护理,耐心的心理开导,进而实现对患者的全方位的科学护理。与传统的护理不同,以往的护理模式只能在医院内部进行,这种护理很难延伸到医院之外。而延续性护理则是将护理措施延续至院外至患者家庭内部,使患者可以接受无缝隙的护理服务,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士可以通过认知护理、行为干预、心理调节等护理措施使青光眼患者得到连续性护理,使患者建立信心,克服疾病,获得安全感,消除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进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保障患者的快速康复,加大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有必要在临床护理中加以应用推广。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能够消除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障碍,有效预防眼压升高和控制眼压升高的程度,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应大力推广这种护理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连续性眼压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连续性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