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

2019-04-26 06:43陈玉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尿管躁动苏醒

陈玉清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苏醒期躁动是全麻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等多种不适症,状,从而导致出现肢体无意识动作、理智丧失哭喊及妄想思维等行为[1]。如果未及时处理全麻苏醒期躁动,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患者患有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手术创面出血等疾病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重视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麻醉恢复室的328例患者,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恢复室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328例患者。患者年龄18~87岁,其中男女比例为175:153,平均年龄为(51.72±10.63)岁。青年组(18~40岁)45例,中年组(41~60岁)198例,老年组(大于60岁)75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获得研究权限,且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记录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具体躁动评分标准如下:(1)O分:安静、合作;(2)1分:出现吸痰等刺激行为时,肢体有运动;(3)2分:无刺激条件下肢体有轻微挣扎,但不需医护人员制动;(4)3分:头、肢体激烈反应,需要多名医护人员按住。若患者有(3)和(4)行为,则判定为麻醉恢复室躁动。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处理分析,使用%来代表计数资料,以x2验证,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 果

328例麻醉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躁动不安,占比9.45%;从躁动不安的人群特征分析,以老年及男性患者为主,诱发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气管插管刺激及尿管不适等多种症状,采取镇静、解释、适当的约束限制等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改善。详见表1。

表1 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

3 讨 论

3.1 针对性护理措施

3.1.1 疼痛刺激

本组31例麻醉恢复室躁动患者中,疼痛因素造成13例,占据躁动患者的较大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刻感觉手术切口疼痛,同时受到气管插管及导尿管等侵袭性操作的不适,机体疼痛感强烈。对此护理人员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疏导紧张、恐惧及烦躁不安的心理,分散患者注意力,让患者镇定,轻柔抚摸伤口周边皮肤,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如果患者不配合,在医师叮嘱下选择镇痛药物,静脉注射小剂量丙泊酚或舒芬太尼缓解躁动不安行为。

3.1.2 气管插管刺激

本组31例麻醉恢复室躁动患者中,气管插管刺激造成8例,占比25.81%。这部分躁动患者主要是咽喉刺激引起,拔管后患者咽喉部位奇痒难忍,疼痛得不到缓解。对此护理人员强化气管插管健康知识宣教,加深患者对这一操作的认识,提升患者麻醉术后的耐受性,并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的指征,减少刺激。

3.1.3 尿管不适

本组31例麻醉恢复室躁动患者中,导尿管不适造成10例,占比32.26%,主要是男性患者。对此护理人员为减少尿管对患者的刺激,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固定好导尿管,避免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行为增加尿管的刺激。护理人员注意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尿管脱落、扭曲,保证尿管和身体同步协调移动,插尿管时尿管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减轻尿管带来的刺激,并且向患者耐心讲解尿管不适的普遍性。此外术前病房护士做好麻醉苏醒期后的宣教工作,患者接受任何手术都会存在紧张刺激,加强心理支持干预,正视自身疾病、稳定情绪,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临床计划实施,配合临床操作,提高依从性,减少机体痛苦,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手术适应能力,并且缓解术前焦虑、恐惧的情绪,降低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发生率[3]。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态度,使其明白麻醉苏醒期所承受的疼痛,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可缓解不适。

3.2 总结

综上所述,分析麻醉恢复室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有助于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苏醒期麻醉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尿管躁动苏醒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