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影响急诊心肌梗死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4-26 06:43成丽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情常规

成丽华

(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需要进行及时的抢救,以免造成患者死亡,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影响急诊心肌梗死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40例为对比组,后4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56.81±4.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可比,P>0.05。

1.2 方法

对比组使用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嘱咐患者休息,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患者饮食等。

研究组使用心理护理,包括①知识宣教:患者因突然发病,且病情严重,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到病情,护理人员要为患者介绍其病情,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告知患者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让患者放松紧张心情,树立治愈信心。②沟通交流: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孤独、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可使患者的治疗依存性提高,为此,对家属心理也需要进行护理,告知其正确的病理知识,以免患者接受到不正确知识影响[1-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给予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100~90),基本满意(90~75),不满意(75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软件22.0版本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用(±s)来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比组(80.00%),P<0.05,见表1。

3 结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较高,患者常因各方面影响,出现严重程度不一样的负面心理,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依存性,耽误病情,需要通过更加科学、具体的护理方式来促进患者康复[3]。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比组(80.00%),P<0.05。其结果表明,使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显著,原因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出现的不良心理,比常规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了解自身病情,并了解正确的自我护理方式,以此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4-5]。

综上所述,使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使用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病情常规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常规之外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别受限于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