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结合超前镇痛模式在疼痛科椎体成形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26 06:44何诗宇詹一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廖 静,何诗宇,詹一梅,王 勇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现临床上骨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之一,其是通过向患者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而达到治疗效果,因其手术入路为经皮通过椎弓根治疗,所以成为经皮椎体成形术。这种手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椎体的稳定程度。其多用于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折。患该病的患者疼痛明显,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临床对其进行科学的镇痛管理及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超前镇痛治疗在我科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治疗护理过程中被重视。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科通过护理干预结合超前镇痛的方法,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质量,获得满意效果。超前镇痛:一种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递及传导建立的一种镇痛方法,达到减轻疼痛或术后止痛的目的。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疼痛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需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100例,分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疼痛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有影像学明确诊断),年龄65~85岁,平均75岁,其中男45例,女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疼痛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无需禁饮禁食,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行护理干预模式结合超前镇痛模式,由手术室麻醉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患者围手术期超前护理,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交流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不安和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疼痛的信心。(2)镇痛护理 术前与麻醉师向患者说明手术前注射止痛药能较好的缓解围手术期的疼痛,不良反应小,因此不必担心而不敢使用。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前后的对比

使用VAS评分法对所有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从0~10分,患者疼痛程度依次递增。

1.3.2 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疼痛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VA 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 h、2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1 h和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对比

2.2 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无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疼痛是指组织实际损伤和潜在损伤所引发的疼痛神经反射感觉,其属于人体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大部分疾病的重要症状[1]。疼痛是大多数骨科疾病共有的症状,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也不例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可有效的增加椎体强度,防止继续塌陷。但术前患者因疼痛,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镇痛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超前镇痛护理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镇痛药物静脉滴注,护理人员正确评估疼痛情况以及发展变化[2]。

综合上述,超前镇痛管理及护理干预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患者,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还能促使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