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9-04-26 10:06邱文锋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独立思考

邱文锋

【摘要】201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作为课程目标。2018年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六大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出错;多问;独立思考;善于总结;多练

毕业工作15年了,从激情澎湃到最初的激情慢慢消退后,我发现,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们的表情日趋简单,他们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我突然有了疑问:课堂上的大包大揽是否是简单的复制?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是否又扼杀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呢?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在是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寻求正确的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在课堂上敢于让学生出错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第一章“矩形的判定方法”第二课时,在学到课本第16页第二题练习题的时候,我叫一个成绩水平中上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他的证明过程,但这个同学坐在座位上几十秒了都不肯上黑板板演。我看到他神态很紧张的样子:他看看同桌又看看自己的练习本,我想他可能对自己证明的过程信心不足。这时候我就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上课时就要大胆地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分享你的思维方法,上黑板板演我不一定要你做得全对,反而我更喜欢在黑板上出现错误的过程方法,因为你错误的地方也可能是其他同学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也是老师特别想在课堂上强调的内容,是老师需要找的‘错例,而你错误的方法被老师点评后其他同学对这个解法就更加深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这位同学就大胆地在黑板上把这道题的过程写了出来,过程也写得很好。在课堂上,我又让小组讨论了两分钟,找出板演过程中可以改正的地方。同学们讨论很热烈,最后小组长把板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一一点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了三点:(1)表示角的时候用三个字母表示容易出错,我们应该用数字表示出来;(2)证明到平行四边形后,除了添加内角是90度得到矩形外,还可以证明两条对角线相等得到矩形;(3)规范书写过程和格式。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问

现在的学生课后都很少问老师了,他们更喜欢问“作业帮”,更不要说在课堂上多问了。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敢于多问,我认为老师要从两方面去改变。(1)在课堂的教案设计中应该启发学生多质疑,探究源于质疑,有质疑才会引发探究活动兴趣,课堂上才能带动学生。为此,我的教学设计一般设计为导学案的形式。(2)数学教学形式单调,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课堂上尽可能向学生展示教具实物、录像、多媒体课件,精彩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等形式,通过采用这些形式,使学生有感而发,自然而然想提出问题。总之,课堂上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论提问的问题是否合理,都要保护他们敢于发问的勇气。

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总结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独立的思考。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轻易向别人请教,尽量靠自己努力解决问题。但现在学生得到答案太容易了,作业抄答案,问百度等。经常有科任老师跟我说:“你班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没有现成答案不敢开口。”这句话反映了很多学生不习惯独立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独立思考的学习是走不远的!

善于总结的人,往往很容易获得成功。为什么有的人同样的错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呢?归根到底就是他们不善于总结自己的错误,不会在做题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做题就是为了检验出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不够扎实。如果一直低头做题,而不回头看看自己做题过程出现的问题,那么所做的题意义就不大了,相当于机械式地在做体力活,而不是脑力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时常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总结,易错题、典型例题要整理在错题本上,独立思考,弄明白。

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当地做课堂笔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听课效果。课堂上应该记什么呢?(1)记重点内容和典型题型;(2)记课本没有的内容,而且是老师补充的内容;(3)记不懂的问题;(4)记听课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

五、课堂上让学生多练习,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练习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的检验结果还是回到考试中去,归根到底,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要教学生去面对考试,应对考试。如何应对考试,是所有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毛主席曾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对于考试这个敌人,要实现战略藐视,战术重视,我觉得应该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练习。考试,说到底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有限的问题,效率是关键。每次考完试就有一堆学生向我抱怨:“老师,这次考试不难,就是时间不够,后面的那些題我都会做。”“老师,我在选择题是用太多时间了,否则我能做完。”总之这次考试就是不理想。其实时间不够,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其深层原因我认为是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高,也就是学生的知识性问题。这个问题又分为以下几个点。(1)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对某些类型题不熟悉,很难找到解题的切入口,导致解题时犹豫不决,因此答题速度慢。(2)能找到解题的切入口,但由于平时没有注重作答过程,特别是几何题。开始想想这样写,后来又觉得不妥,所以卷面上总是改来改去,浪费了许多时间。(3)计算能力有待提高。(4)没有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一些填空选择题可以代入一些特殊值,或用排除法。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是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最主要在课堂上。数学课堂上,只要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总结,认真做笔记,多练习,那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王振辉.关于数学的学束形式和教育形式——谈“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J].数学教育学报,2002(02):1-4.

[2]张宗余.一个意外提问给我们的启示[J].中学数学月刊,2003(06):17-18.

[3]冯伟贞,何小亚,李耀光,等.数学教育研究与测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黄荣金,李业平,顾泠沅.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独立思考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谈独立思考
努力做独立思考的智者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读凌宗伟《核心素养要聚焦于人的“独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