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腺癌并发间质瘤1例及文献分析

2019-04-27 02:15施华清黄国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胃窦胃壁免疫组化

施华清,姜 洋,梁 旭,张 肖,黄国民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因“便血10天”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近期体重减轻5 kg。全腹CT检查示:胃体部小弯侧胃壁不规则增厚,局部呈结节状突入胃腔,相应胃壁外缘欠光整(图1)。化验室检查:CYFRA21-1 9.99 ng/ml,CA19-9 19.49 U/ml,NSE 10.12 ng/ml,CEA 1.64 ng/ml,CA 12517.31 U/ml,AFP 1.60 mg/ml。电子胃镜检查示:胃底体间嵴处开始见一溃疡型肿物,向下延伸至胃窦,病变侵及小弯、前后壁,范围约5 cm×6 cm,胃体强狭窄,胃窦腔变形,幽门移位,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未见异常(图2)。胃镜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图3)。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切除、Billroth II),距幽门远侧4 cm切断十二指肠,距肿物近端6 cm切断胃,术中见胃窦部前壁有一约0.7 cm的质韧结节。术后病理诊断:①胃:中-低分化腺癌,侵及肌层外纤维结缔组织,癌组织灶状坏死,间质纤维化,神经可见癌累及,脉管未见癌栓,胃周淋巴结未见转移,PTNM:T3N0Mx。免疫组化:EFFR(-);Her-2(局灶2+);P53(5%+);Ki-67(70%+)。②“胃癌结节”:为极低恶性潜能胃肠道间质瘤(直径0.7 cm),核分裂象0-1个/50HPF。免疫组化:CD117(+);Dog-1(+);CD34(+);SMA局灶+;Desmin(-);S-100(-);Ki-67(<1%+);SDHB(+)。

2 讨论

近年来胃癌并发胃肠间质瘤在临床上逐渐引起重视,而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1%-3%,其中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10%发生在结直肠,也可发生在肠系膜等部位[1]。GIST伴发其它肿瘤可分为三种情况:(1)Camey三联征;(2)神经纤维瘤病型;(3)上皮肿瘤型[2]。

胃癌并发胃间质瘤是多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中已属罕见,其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有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和变异,家族遗传史明显高于普通人群,90%的患者存在染色体复制异常[3]。有研究表明GIST起源于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其分子生物学特点是c-kit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氨基酸激酶受体持续活化,刺激肿瘤细胞持续增殖。对于合并fa's'sec-kit基因编码KIT蛋白(CD117)及CD34过度表达,有助于病理确诊GIST,组织学表现符合GIST而各项标记都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此病,只有当CD117、CD34阴性而S100或SMA阳性时可考虑神经源性肿瘤或平滑肌肿瘤[4]。胃间质瘤合并胃癌时胃间质瘤诊断较为困难,可能是因为:(1)发病率较低;(2)胃间质瘤较小,多位于浆膜下、黏膜下或胃壁内的结节;(3)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被胃癌临床表现掩盖[5]。

图1 胃体部小弯侧胃壁处改变 图2 胃底体间嵴处溃疡型肿物 图3 胃镜检查病理:低分化腺癌(×40)

对于胃癌合并胃间质瘤应该行肿瘤的综合治疗,首选还是手术治疗。只要病情许可,按胃癌行根治手术。胃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不能简单以良恶性划分,目前以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来判断其风险程度[6]。胃间质瘤淋巴转移极少,手术根据胃癌行相关淋巴清扫,不需扩大清除,术后首先考虑胃癌的放化疗,对于分级为中高危的胃间质瘤患者,如身体可耐受,可在胃癌化疗同时给予联合靶向药物格列卫治疗,只要患者持续受益,靶向药应持续进行;对于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辅助化疗,但有一些特殊情况需结合病情及患者状况,进展期胃癌患者无论有无转移均需化疗,对于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可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有望降低根治术后的复发率;同时胃癌也可根据免疫组化行相关的靶向治疗,以提高5年生存率。

猜你喜欢
胃窦胃壁免疫组化
床旁胃超声评估剖宫产者围术期胃容量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进展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人到底会不会撑死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