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传统文化底蕴 增强文化自信

2019-04-28 14:38王越芬吴丹
人民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王越芬 吴丹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动力来源与重要优势。当前,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开展丰富生动的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探寻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载体,从而彰显传统文化底蕴,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不仅未曾中断,更孕育出了先进的文化和不朽的文明,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要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蕴,发挥出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与精神优势。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借助新技术和新载体,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从而提升文化气度、增强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蕴藏增强文化自信的资源优势、精神优势和实践优势

中华民族崇尚文化创新、追求文化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开放、融合、包容等特质。回顾历史,世界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与中华文明相融,但中华文明不仅没有在这一过程中趋于弱化,更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特色也更加鲜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如今,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系列实践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被再次深入挖掘,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优势,成为了时代命题,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如何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资源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更进一步结合了“释”“道”文化,涵盖了育人、治国、重德、生态等重要内容,形成了包含哲学、艺术、制造、科学等多种元素在内的庞大文化体系。因此,这种来源于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自觉传承、来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自信注入了动力、增强了底气,是我们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王牌”。

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精神优势。一国之气在精神,中国精神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主张。传统文化道尽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建立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合理联系,包含丰富的人本精神、道德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比如,“立德,立功,立言”,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对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以和为贵”“世界大同”则展现了和谐共存之美和高远的发展视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一脉相承、相互映照。

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实践优势。在五千年漫长的时代更迭中,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指导着中华儿女辛勤劳动、努力创造,在实践中探索文明与发展的道路。“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如雷贯耳的醒世箴言,激励着人们改造世界,形成了众人认同的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促使中华儿女兴国安邦、建设家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依靠系统教育传承中华文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在丰富的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悠长,讲好传统文化需建立系统性、全面性、常态性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将优秀传统文化納入到学校的必修课之中,注重幼、小、中及大学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的阶段性衔接,通过系统教育增强大众文化自信。同时要大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增强终身教育意识,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二是要培育复合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研究人才,在师范类高校中重点加强对人才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考察,引导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课业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三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权威传统文化研究单位、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发挥作用,开办服务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精讲班”。其中,需重点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员的能力和资格考察,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被正确解读。四是要加快教材设计,结合新时代大众的认知习惯与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推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设计精良、方向正确、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精品传统文化教材,使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地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增强大众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导向,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来,大力培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将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绝学,分享给社会、传承至后代。在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时,要尽量使复杂的思想精炼化,让晦涩的文字简单化。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普查,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使传统舞蹈、戏剧、体育项目等融入大众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运动之中,依靠人民的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人人尊崇传统、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局面。

探寻新载体,使优秀传统文化搭上技术“快车”;树立道德新风,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在网络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多元化的互动新媒体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浩瀚无垠的巨大场域,提高了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效率。当前,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加以合理表达,实现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加快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使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丰富的载体实现多维度、立体化的展现。首先,要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社交文化结合起来,在微博、微信等大众互动平台加强传统文化信息传播。保持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的话题的热度,不断向公众抛出意蕴深远、精神高尚、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专题内容。其次,可将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结合起来,推出一批以古风古韵为风格特色的故事型游戏项目,使人们在放松身心的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再次,还可将传统文化与网络节目结合起来,丰富创作元素,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道德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增强文化自信,要依靠道德实践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当代人的优秀品质,推动传统道德文化与行为文化实现有机统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实践。第一,要加快传播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将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情感内化到大众的内心深处,引导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促使人们无论是在网络虚拟环境还是在现实环境中,都能够恪守道德规范,自觉做新时代的道德人与文明人。第二,要大力建设诚信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信接人,天下信之”的诚信观,引导人们正当追求利益、创造价值,珍惜名誉、以信立身。第三,要弘扬道德家风,不断推出家风文化类节目,使《一封家书》等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节目成为“泛娱乐化”业态下的一股清流,增强大众注重家风、塑造家风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从家庭道德建设着力,全面提升家庭文化自信,从而激活大众文化自觉,增强大众践行传统文化精神的热情,形成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新风。

(作者分别为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YJA710048)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52095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靳翠梅:《主流媒体在文化自信传播中的路径探索》,《学习论坛》,2019年第2期。

②秦博、王虹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融合》,《红旗文稿》,201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