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游戏规则对儿童习得行为的养成研究

2019-04-29 00:03王妍王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游戏规则

王妍 王毅

【摘要】在体验式游戏实践过程中,发现儿童出现违规行为。通过观察与分析,对儿童在游戏中违规行为的表现做出总结,进而提出提升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养成儿童习得行为。

【关键词】体验式游戏 游戏规则 习得行为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社会责任,要明辨是非,具体有规则与法制意识。可见,教育界已经意识到规范行为的重要性。规则教育是通过后天的行为所养成,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规则意识。儿童对规则意义的理解不是直接教学的简单结果,而是儿童必须在自己的实践中逐渐学会和遵守的。游戏是儿童的根本活动,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因此,通过实践总结儿童游戏中违规行为的表现,分析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增强儿童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童乐汇”趣味游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10个班级,7~8岁,300人,男女比例均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的需要,进行广泛而细致的文献分析,对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在近年间发表的有关论文,理论知识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在游戏场地直接观察儿童行为,获得第一手材料。在本研究中,以“童乐汇”趣味游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0个班级团体,300人4个游戏项目(愤怒的小鸟、群龙取水、障碍赛、极速60秒)的观察,为期4个月。在观察的过程中,只需儿童在某个游戏环节出现违规行为,便及时将事件发生的完整过程详细记录下来。

3.访谈法

与儿童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儿童发生违规行为的动机、心理状态,进而辅助笔者对儿童的违规行为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同专家、教师进行交流,就本论文的某些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体验式游戏状况的剖析

儿童时期是形成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的重要时期,只有做到遵守各项规则,才能帮助儿童较快的适应日常生活。游戏又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笔者以体验式游戏为切入点,在情境性的环境中,针对儿童的活动进行观察,对违规行为进行剖析。

1.体验式游戏中儿童违规的表现

体验式游戲的规则包括一般性的游戏规则和游戏本身的规则。一般性的游戏规则是指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儿童在活动中始终要遵守的,游戏时要按秩序轮流排队等。游戏本身的规则是指游戏本身的玩法或器械操作的方法,即我们提到的游戏规则。通过对10个班级团体,300人在4个游戏项目的观察发现违规表现有以下几点:

A站队时交头接耳,推搡打闹

B游戏过程中不按秩序进行,争抢上前

C游戏过程中不能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活动

2.游戏中儿童违规的原因分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行为的变化,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单独决定的,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通过对10个班级团体,300人在4个游戏环节中的违规表现可以看出,儿童作为“社会人”,出现违规行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行为改变不仅受心理发展的影响,还有外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游戏内容是否激发儿童的兴趣,游戏规则的设计和教师传递的方式是否合理等。

(1)自身生理及心理发展影响

体验式游戏的开展与儿童身心发育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正处于身体发展阶段,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尚未平衡,易于兴奋,又难于调节自己的注意力。活动时,当兴奋机能处于主导位置,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时,导致肢体做动作不能随着指令的变化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很难从动作的兴奋状态中跳出来。因此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收放自如。

儿童对游戏规则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理解游戏规则的要求,不会根据游戏规则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

(2)对体验式游戏的兴趣影响

兴趣是一种动力,儿童若对游戏不感兴趣,中枢神经系统就会被唤醒,积极参与游戏,全身心投入,并注意探索其奥秘,这时儿童才有可能遵守游戏的规则。若反之,游戏枯燥乏味,中枢神经系统无法处于兴奋状态,儿童丧失兴趣,就会出现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等行为,因此易出现违反游戏规则行为。

(3)游戏规则制定和教师传授方式的影响

儿童在体验式游戏中出现违规行为,部分原因可能是制定的游戏规则不合理。当游戏规则的要求高于认知能力或者过于繁琐,容易抑制他们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及表现性,甚至出现拒绝参与的行为。

儿童在游戏前需要了解游戏的活动过程和规则,这就要教师将过程和规则清楚地讲述给儿童,当然,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仅是靠语言的表述是不能满足儿童的需要,教师要通过示范进行诱导,否则儿童在兴奋的状态下得意忘形,易出现违规行为。

(4)游戏过程中时间、空间、器材影响

体验式游戏可以让孩子达到兴奋状态,但是活动时间不充分,儿童很难在游戏中得到释放,在意犹未尽的状态下结束游戏,很容易让出现违规行为。如“一圈到底”游戏中,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儿童急于取胜,就会出现分开双手的违规行为。

空间大小决定着游戏是否能有效的开展。如“团队战鼓”游戏中,儿童需要根据球击鼓的方向去移动自己的步伐。前后左右若是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儿童移动,就会导致儿童缩短绳子距离而做出违规行为。

游戏器材是辅助游戏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如果器材不过关也会导致违规行为。如“你是我的眼”游戏中,一个蒙上双眼的人需要在队友的帮助下完成穿越障碍任务,当眼罩透光时,被蒙眼的儿童就会出现违规行为快速完成。

(二)增强儿童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在体验式游戏中,儿童的违规行为都是有原因才会产生的,通过分析违规行为,教师通过采用有效方法,是能够避免或者较少儿童违规行为。

1.培养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儿童是未来的主人翁,必须懂得社会规则,并且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具体包括基本道德规则、文明礼貌行为规则、公共场所行为规则、群体活动的规则、安全规则。

2.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身心条件、场地器材变换而进行调整。在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具有挑战性。

(1)规则必须建立在儿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很多教师在制定游戏规则时往往会增加规则内容,以此来约束儿童的行为。但是这样反而使规则变得更加复杂,不易于理解,使儿童失去享受游戏的乐趣。因此,在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简化规则内容,语言表达清楚。

(2)让儿童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

现在的儿童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己来参与制订体验式游戏的规则的过程。这样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重视,会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清楚的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他们会更愿意采纳和遵守,提高游戏的质量。

3.正确对待儿童的违规行为

(1)平常心看待儿童游戏违规的行为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所以出现违规行为也是正常的。教师面对儿童的违规行为不应该把事情放大化,运用批评、否定、甚至中断游戏去指出儿童的错误,这样反而增强儿童紧张感,产生消极的作用。教师要有耐心的去引导儿童遵守游戏规则。

(2)对儿童少“威胁”,多激励的教育手段

很多教师发现儿童的游戏违规行为后,就是严厉的进行批评或语言“威胁”,如“再这样就不许玩了”“站一边看吧”。教师应该在游戏前讲解给儿童应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游戏开始前进行体验,通过体验观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再讲解,再强调。通过点评有益于正式游戏的开展。

(3)建立奖惩机制

儿童都有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约束力,儿童会为集体争光而感觉到光荣,从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会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去克服自身的缺点。在体验式游戏过程中,对于遵守各项规则较好的儿童或者集体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他们带动规则意识薄弱的儿童。

4.给予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反馈包括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两种。教师的积极反馈是指用肯定的语言或者行为对儿童进行表扬与赞赏。教师的消极反馈是指教师采用批评、惩罚、忽视等方式对儿童的行为予以反馈。因此教师要多采用积极反馈,促进学习及参与的积极性,有益于避免违规行为的产生及儿童的叛逆表现。

5.充分利用榜样示范

儿童阶段没有明辨是非的标准,不论好坏,只要感兴趣就会去模仿。因此要利用榜样示范法来激励儿童去模仿和学习。毕竟儿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同时,教师及家长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做到遵守规则,才能给儿童起到好的榜样。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体验式游戏的具体实践出发,发现和总结儿童游戏中违规行为的表现,分析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也对丰富儿童社会化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看似只是对违规行为本身的研究,实则是通过对儿童违规行为探讨儿童规则教育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5).

[2]龚燕,刘娟.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養[J].学前教育研究,2009,(01):70.

[3]张荃荃.幼儿违反游戏规则行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报,2014,(06).

[4]祁岩.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3,(11).

[5]焦杰.有效提高小班幼儿体育游戏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3,(05).

[6]张晓梅.游戏中儿童的规则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培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7]赖晓倩.小班幼儿违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报,2014,(05).

[8]黄衍.体验式教育的原理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报,2014,(05).

[9]李梦云,李金龙.试论体育游戏幼儿品德的陶冶功能[J].文化.视野,2015,(11).

[10]韩韧.浅议游戏体验式教学改革[J].文化教育,2013,(08).

猜你喜欢
游戏规则
数独小游戏
数独小游戏
数独小游戏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漫画
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