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

2019-04-29 00:03侯利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核心素养

侯利伟

【摘要】核心素养回答了当前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可以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去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着重点。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因不属于国家统一课标指导下的学科,多年来形成的主要特征是德育重点,科技或艺术为载体,如果从核心素养视野下分析,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具有德育为基础、学科素养兼顾、服务社会的实践性强等优势,同时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还需要在内容系统性、设计整体性等方面有所改进。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态道德 教育实践

一、对核心素养理念的概括性认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作为文化基础,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促进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进行社会参与形成的3个方面、六大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细化。

二、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案例简介

国内诸多机构都进行过相似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其中西城科技馆建设的“善水”“清风”“净土”“乐食”是非常典型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案例。

“善水行动”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2008年开始的一项多年坚持的特色水环境教育活动。科技馆教师依托科技馆平台带动作用,与社会资源开展广泛合作,一同开展水环境教育的活动组织、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等一系列工作。2010年出版《水知识读本》共四册(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2012年出版《小水滴漫游记》动画,并当选广电总局第二届50种优秀音像出版物推荐。2012年组织开展“善水行动”,北京市共6所中小学参与,举办水主题环保剧表演、探访京城的水、参观节水场馆、进行水环境考察夏令营等活动。2014年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开展“爱水一课堂”系列活动。编写《爱水一课堂教案集》,开展“爱水一课堂”教师培训,北京市30余所中小学教师参加。2014年与中华慈善基金会合作,共同开展“昆仑山水教室”活动。环保组教师亲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为当地师生进行示范课展示,受到广泛好评。多年来,“善水行动”链接了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中国儿童中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华慈善基金会、北京市各中小学,一起参与到水环境教育中,形成了“高处着眼,小处着手,建立同盟,全面发展”的工作特色。

净土世界(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净土世界”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2012年开始设立的土壤教育活动,意在引导青少年关注土壤环境,了解土壤知识,践行保护行动。“净土世界”的主题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关注冷门,一冷一热凸显了本主题的必要性与价值。2012年组织小学土壤环境小组深入社区,小组成员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指导社区居民制作土壤堆肥瓶。2014年出版书籍《地下世界科学家——探索岩石与土壤》。这是一本青少年土壤环境教育读本,从环境、地质、地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岩石与土壤,注重实践活动与参与式活动的应用。2015年在小学开设土壤社团,与校内教师联合组织,社团下设四个活动组,每周各进行一次活动。2014~2015年连续两年组织伊春地质考察夏令营,近50名学生参与。考察包括岩石、土壤、森林生态等项目。活动方案获得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教师项目活动方案类一等奖。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的课程优势分析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作为文化基础方面来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课程在节水、爱水、珍惜土壤资源方面做了很多活动设计。水和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再生过程蕴含了很多科学精神的培育。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促进自主发展方面来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课程在团队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节水、护水、保护土壤资源方面都有内容涉及。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进行社会参与方面来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课程在积极宣传、落实行动、用孩子自己的力量去改良环境都做了很多尝试。

从核心素养视野下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的最大优势在于课程本身就是指向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教育性、问题真实性、行动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核心素养视野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的课程发展建议

目前来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课程资源还是数量少、系统性不够,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真实、能拉近儿童的问题,是结合了人文和科学的问题,可以看到科技改变生活,也能够看到文化决定未来。

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课程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设计出不同教育重点的课程内容,也可以按照专业特点开发出系列资源包来,总之,是立体、综合的学习资源,对于每个学生可以抽取用之,通过集体学习、个人学习,达成促进生态道德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霍雨佳,丁道勇.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环境教育基地教学活动方案汇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杨丽.现代课程思想教学改革与评价问题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崔向红.新世纪的北京校外教育.光明日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核心素养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