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研究

2019-04-30 07:43张清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刮宫组织学符合率

张清鹏

(朝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对疑似内膜病变患者都应进行诊断性刮宫术与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等明确诊断[1]。诊断性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评定分析等的常用手段。但此种方法为有创性检查,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如出血以及感染等;诊断性刮宫属于盲目性操作,对局灶性或偏僻的病灶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况[2]。所以,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病变不能完全反映,引发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较大,进而使患者的治疗时机造成延误,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3]。为了探究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性,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主要类型、病理分期以及临床分期等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的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都来自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52.48±1.23)岁;合并症类型:糖尿病30例,所占比例23.81%,慢性结肠炎20例,所占比例15.87%,卵巢囊肿25例,所占比例19.85%,高血压31例,所占比例24.60%,高血脂20例,所占比例15.87%。

1.2 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内容有主要类型、病理分期以及临床分期等。在术前分期与术后分期中分别应用1971年指定的临床分期标准与2000年颁布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

1.3 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样腺癌WHO(2003年)组织学分级标准:G1级:非鳞状或桑葚状的肿瘤实性生长成分<5%。G2级:非鳞状或桑葚状的肿瘤实性生长成分6%~50%。G3级:非鳞状或桑葚状的肿瘤实性生长成分>50%。其他类型的内膜癌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等不予分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核的分级标准:1级:细胞核长圆形,染色质及核仁变化轻微,偶见核分裂象。2级:细胞核的异型性程度介于1~2级。3级:细胞核圆形,不规则增大,核仁明显,嗜酸性,核分裂象多见。若核级别高于结构分级时,应根据核级别将G1级或G2级的肿瘤相应提高一级。

2 结 果

2.1 分析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类型: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经过病理镜下诊断确诊病理分期:1期76例,2期35例,3期15例;术前诊断刮宫结果确诊104例,确诊率82.54%;误诊12例,误诊率17.46%。

2.2 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的比较分析: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结果:1期符合率为89.39%,2期符合率3.33%,3期符合率92.50%,总符合率79.81%。见表1。

表1 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的比较

2.3 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与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的比较: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确诊G149例,G238例,G317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诊断G149例中,G126例,G217例,G36例,诊断符合率53.06%;G238例中,G14例,G227例,G37例,诊断符合率71.05%;G317例中,G11例,G21例,G315例,诊断符合率88.24%;总符合率65.38%。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上属于女性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病率较高,而最近几年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子宫内膜癌的症状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与异样排液。临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如果可以及早发现,能够促使临床治愈率的显著提高[4]。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诊断性刮宫的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癌,此种诊断方法为有创性方法,会导致出血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出现。诊断性刮宫是盲目性操作的一种,对于偏僻的病症极易产生我真的情况,对子宫内膜病变情况不能充分反映,进而对术前分期的准确率造成影响[5]。

临床研究显示,术前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有积极影响。一般情况下出现误诊的原因是一些临床医务人员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不深,把阴道出血误认为是子宫肌瘤或其他妇科疾病,进而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延误。对于存在阴道出血症状的患者来说,需首先考虑是否为子宫内膜癌[6]。在对患者既往病史详细询问后,进行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检查等相关处理措施,防止产生误诊或者漏诊的现象。

本研究探究了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性,结果显示: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断刮宫结果确诊104例,确诊率82.54%;误诊12例,误诊率17.46%;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结果:1期符合率为89.39%,2期符合率3.33%,3期符合率92.50%,总符合率79.81%;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确诊G149例,G238例,G317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诊断G1符合率53.06%,G2符合率71.05%,G3符合率88.24%,总符合率65.38%。说明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诊断性刮宫出现误诊的原因认为有如下几点:首先,子宫内膜癌病灶相对较小,处在浅表层诊断性刮宫过程中已经刮除;其次,部分病灶生长位置十分偏僻,还可能因为医师经验不足引发漏刮;再次,诊断性刮宫的组织标本比较少或破碎,不足开展病理检查;最后,针对复杂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的患者,诊断性刮宫对其的准确鉴别存在一定难度。

总而言之,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差异性显著差异,为了促使术前诊断准确率的显著提高,不仅需要是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明显增强,还应该与不同检查方法相结合,对患者的病情全面评估,使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诊断差异性明显减少,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刮宫组织学符合率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低频脉冲电刺激用于诊断性刮宫术镇痛的效果观察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干预探讨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影响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