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希玄墓志》考略

2019-04-30 14:22刘静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5期
关键词:墓志艺术特点楷书

刘静华

摘 要:墓志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随葬品之一,是专用于记述死者的姓名、家族、籍贯、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迹等内容的丧葬器物。墓志是古人生死观和丧葬礼俗的重要体现,为历史研究与艺术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墓志的形制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基本定型,定型后的墓志以石质为主,形制多为盝顶式。唐朝时期墓志更为普遍。文章从《武希玄墓志》的形制、志文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唐代历史文化背景、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对志主武希玄的家族世系、生平以及墓志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读、图文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墓志进行解读。

关键词:武希玄;墓志;楷书;艺术特点

1 《武希玄墓志》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武希玄墓志》家族世系、卒葬地点,得知武希玄是武则天伯父武士稜的长孙,是唐朝的望族,对研究唐代历史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武希玄墓志》被称为初唐志石之冠,为研究唐代的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考证资料。以《武希玄墓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墓志书法风格与《伊阙佛龛碑》的比较,进一步了解唐代楷书书风的发展趋势,对学习楷书很有裨益。通过对《武希玄墓志》的研究,了解了研究墓志的基本方式,对今后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2 《武希玄墓志》释读

2.1 原文

大唐故右勋卫宣城公a武君墓志铭。

君讳希玄,字敬道,太原受阳b。祖棱,皇朝司农卿c,封宣城县d开国公e,赠潭州都督f,匡国垂范,忠武驰名。父雅,右卫铠曹参军g,轻车都尉h,袭爵宣城公;清猷纂绕,温润腾誉,君含山水之秀气,挺松筠之劲莭,器宇闲密,机神惊悟,耸奇峰于九霄,激清波于干里。宫墙有仞,喜愠无形。爰自弱龄,风仪夙茂,逮于冠歳,盛得斯洽,精金比质,美玉齐映,譬火日之外照,犹水镜之含光。阮嗣宗i之沈恬,绝言臧否;王夷甫j之清洁,罢谈财利。比德于君,未为清远。加以敦诗悦礼,息史循文,思风含臆,言泉流吻,虽歆固k博通,卿云l藻翰,无以过也。是以同门归美,若鸳鸾之先羽族;齐志推高,类芙蓉之映菱芡。属肃慎m猖獗,九都阻化,太宗文皇帝躬行吊罚。君名挂羽林之班,位列金吾之后,爪牙左右,侍卫帷幄。而丑类鸱张,凶徒蚁聚,乃揽繁弱n,接忘归o,飞控挥鞭,直突而溃,应弦而倒者,鳞鳞相属,岂惟猿吟高木,雁落虚弓而巳哉。既而銮与凯旋,躬亲扈从,栉沐风两,跋涉山川,福谦虚应,婴姿寝疾,遂使奇功未立,景业无闻,曾不慭留,梁摧奄及,呜呼哀哉!以贞观二十年三月廿三日终于并州p馆舍,春秋卅有三。其年四月廿七日,魂归京第,呜呼哀哉!陶潜之浮觞篱下,丛菊送芳;宋玉之息驾上宫,幽兰发调。一朝零落,生平已矣,粤以永徽元年正月廿日窆q于长安西南十里之平原。叔父等怨天德之无征,痛音容之长绝,悲缣竹之易朽,铭金石以永流。

2.2 注释

a右勋卫宣城公:唐朝官名;b受阳:地名,今指山西太原;c司农卿:汉代官职;d宣城县:又称宣州,今指安徽省;e开国公:有封邑殊荣的公爵;f潭州都督:潭州都督府是唐代前期的最高军事机关;g右卫铠曹参军:官职;h轻车都尉:勋官;i阮嗣宗:阮籍,三国时期诗人;j王夷甫:王衍(256—311),西晋末年重臣;k歆固:西汉刘歆和东汉班固的合称;l卿云:汉代司马相如﹑扬雄的并称;m肃慎:中国古代东北民族;n繁弱: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把弓;o忘归:良箭名;p并州:地名,今指山西太原;q窆(生僻字):下葬。

2.3 译文

大唐已故右勋卫宣城公武希玄墓志。

武希玄,字敬道,太原受阳人。其祖父武士稜,性恭顺,勤于稼穑,曾任司农卿,封宣城县开国公,赠潭州都督,匡扶国家,以忠诚之心和武艺高强而扬名。其父武君雅封右卫铠曹参军,轻车都尉。武希玄沿袭祖、父其宣城公之封,善于谋划,具有山水秀气,松竹气质,犹如直立在九霄云峰之中,性格直率如激起的清波一样,为人沉着而有涵养。幼时有博爱之心,风容仪茂俱佳,至二十岁弱冠之年,恰逢年轻气盛,意志力如金石般坚硬,人品容貌非常纯洁,像太阳般显扬于外,如清水明镜蕴含光彩。即使阮籍具有安静坦然的清高心态,从不轻易评论他人,王夷甫为人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与武希玄的相比也难分上下。且武希玄饱读诗书,德才兼备,即使西汉刘歆和东汉班固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纵然司马相如和扬雄善文辞翰墨,与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受到同门师兄的赞美和认可,就犹如羽族之中的鸳鸾一样志向高远,心性就像芙蓉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当时的东北民族不断放肆侵犯国土边界,类似九都这些险要的地方都被一一消除,因此唐太宗李世民亲自进行率兵攻打。任命武希玄率领羽林军,然而凶徒就像鸱一样嚣张,如蚂蚁般般聚集,于是武希玄手持配弓,续上良箭,在战场径直突进使敌军崩溃,听着武希玄发射弓弦的声音而倒下的人,如鱼鳞一样众多。就连猿猴听到弓声都发出悲哀的声鸣,虚弓一射,大雁都应声而落。战争胜利之后便驾车跟随唐太宗凯旋而归,一路奔波劳苦,跋山涉水,不幸于返京途中卧病在床,虽未立下奇功,大业未成,但不曾忧伤难过,不幸骤然离世,于贞观二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在并州馆舍去世,年仅33岁。其年四月二十七日灵魂才回归京城。陶渊明一生志在田园饮酒,独爱菊花流芳百世;宋玉归隐山间、喜好音律,用幽兰发出曲调。然而一朝零落,此生已矣,均化为一捧黄土永藏于地下。永徽元年正月二十日下葬于长安西南十里之平原,叔父等人埋怨上天毫无征兆将其带走,痛惜他的音容面貌永远逝世,哀痛绢帛易朽,铭刻金石以记之,希望使其流芳百世。

3 《武希玄墓志》文化內涵解读

唐朝经过魏晋时期的动乱,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皇帝是国家政权的掌握者,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唐朝初期经济繁荣,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形成多元、自由、开放的思想意识。

3.1 墓志主人及其家庭成员考释

志主武希玄(613—646),字敬道,太原受阳人。祖父武士稜,曾任司农卿,封宣城公。其父武君雅封右卫铠曹参军。武希玄沿袭祖、父其宣城公之封,贞观二十年(646)三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并州馆舍,年仅33岁。其家族成员考释如表1所示。

表1 武希玄家族成员表

姓名 武士稜 武君雅 武隐

关系 祖父 父亲 儿子

官职 司农卿 右卫铠曹参军 不详

3.2 墓主人家族考释

志主武希玄是武则天大伯父武士稜的长孙。武士稜性格恭顺,勤于稼穑,曾任司农卿,封宣城县开国公,赠潭州都督,匡扶国家,树立典范。武士稜的二弟武士逸在朝也是重臣,亦有战功,势力地位不可小歔。武德初,为齐王府户曹,赐爵安陆县公。贞观初,为韶州刺史。三弟武士让,在武则天称帝时被追封为楚王。四弟武士彟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发迹与他结交并忠诚于李渊、李世民父子有直接关系。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建立大将军府,武士彟为大将军府司铠参军,并随唐军西行进入长安。唐朝建立不久后,李渊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武士彟为二级功臣,并给予他以犯罪免死的优待。武士稜儿子武君雅封右卫铠曹参军、轻车都尉。武希玄沿袭祖、父其宣城公之封。志主武希玄善于谋划,性格温润,器宇不凡,机智敏捷。

3.3 《武希玄墓志》所属的历史文化背景

《武希玄墓志》记载墓主出生于大业九年(613),逝于贞观二十年(646),共历经三代君王,一生经历了由隋朝末期的衰微到初唐兴盛的转变。

《武希玄墓志》中涉及很多典故。墓志中引用“繁弱”“忘归”两词突出表现墓主武希玄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在攻打高句丽时表现突出。志文中谈及武希玄饱读诗书、德才兼备、思绪灵敏时,引用典故“歆固博通”“卿云翰墨”,即使西汉刘歆和东汉班固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即使司马相如和扬雄善文辞翰墨,与其相比,武希玄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突厥、吐蕃、高句丽等战争的胜利。在《武希玄墓志》中详细记载了志主跟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的事件,品质坚韧,骁勇善战,然而不幸的是墓主在返京途中逝世。《武希玄墓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们研究初唐时期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4 《武希玄墓志》书法风格研究

《武希玄墓志》是初唐时期墓志,书体为楷书,结体方正,中宫收紧,字形略显瘦长,起笔以切笔为主,转折处方笔较多,有界格,章法俊逸疏朗。

表1 《武希玄墓志》与《伊阙佛龛碑》整字比较

独体字 武希玄

墓志 伊阙

佛龛碑 书法风格分析

大 这两个“大”字有比较高的相似度。相较而言,《武希玄墓志》中的长横与《伊阙佛龛碑》相比向右上方倾斜明显,撇较短,长横笔画较细。从用笔方面看,《伊阙佛龛碑》的用笔比较厚重。

也 “也”字,《武希玄墓志》中可见其横画左低右高,中竖较长,且位置较为靠右,中宫收紧。而在《伊阙佛龛碑》中可见其横画较平稳,排布较为平均。

表2 《武希玄墓志》与《伊阙佛龛碑》章法比较

武希玄

墓志 伊阙

佛龛碑 书法风格分析

《武希玄墓志》章法特点是以字为单位,大小有变化但并不明显,笔画粗细也没有较大的变化,整体感觉比较均匀。

《伊阙佛龛碑》也是以字为单位,行距与字距均相距较大,整体上说比较舒朗。字的大小变化丰富,笔画粗细相间,总体而言变化多。

5 结论

通过深入剖析《武希玄墓志》,了解了墓志的形制、墓主的家族世系、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通过解读墓志原文,掌握了文字的识读、标点及相关注释。通过查阅墓志原文及史料得知墓主家族为初唐望族,武氏祖孙世代在朝为官,家世显赫,整个家族受到历代帝王的重用。

唐代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其风格特点上承魏晋余韵,下启宋意先河。此墓志书法由尚韵向更加规范雅致的方向转变,书法艺术更加成熟规范,被称为初唐志石之冠。■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曾荣汾.字样学研究[M].臺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

[3]孙兰风,胡海帆.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北京大学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4]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赵文润.隋唐文化史[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王靖宪.中国书法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墓志艺术特点楷书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楷书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