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为学始

2019-04-30 11:12殷慧
文理导航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殷慧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也面临着朝着素质教育发展的很多问题。在不断探索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这种以问题作为引导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探究等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问题导学法创设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应用

问题导学的宗旨是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主要是作为过去直接教学方法的替代品。但是对于小学数学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阶段,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很多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设计,这样才能让小学生获得较为理想的问题导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地指导,利用好问题导学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导学的真正效果。

一、利用问题导学完成知识迁移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预热阶段,也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所谓:“好的开端决定了成功的一半”,对小学生而言利用好问题导学能够轻松完成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当设置合理的导学问题,从新旧知识关系上入手,构建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科学转化。

以教学“小数除法”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烘托出整个学习的氛围,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将问题生活化则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感,所以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一般早上去早餐店买早餐时早餐的价格是多少呢?”学生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平日里早餐的价格,而早餐价格一般情况下也都不是整数,这样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入与计算早餐单价有关的小数除法问题,进而完成课堂的导入。

二、构建问题情境帮助理解问题

除了用学生过去掌握的知识构建问题完成知识迁移以外,利用生动形象的情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形象化展现也是问题导学中常见的形式。以教学“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用一段超市人们购买蔬菜的视频片段作为课堂导入的情境,并且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引入本节课的导学问题:“刚刚是一段超市的监控录像,可以看到每天超市的蔬菜区都十分火爆,但是光看这种火爆的情况超市店长并不能了解到每一种蔬菜的受欢迎程度,也不知道如何进菜,那么如何才能让店长知道这些蔬菜的销售情况呢?”小学生并没有统计方面的经验,因此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入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销售信息并且在统计图相关知识的辅助下,让学生尝试自主绘制统计图,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图方面的知识。这种利用情境问题开展问题导学进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也是问题导学中的常用手法,能够起到十分不错的效果。

三、尽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问题导学法是为替代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所诞生的全新教学方法,其中以“问题”作为主要依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走出来,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思路。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经常会对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着重提高问题的趣味性,以便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问题产生有效的思考。

以教学“认识分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用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取西经”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西游”类故事背景完成问题的设计。假设唐僧师徒四人路上口渴难耐,这时遇到一片西瓜地,大师兄孙悟空就摘了一个西瓜分给大家吃:猪八戒肚子大,特别能吃,所以孙悟空先将西瓜分成了三份,拿出西瓜的三分之一给猪八戒吃,然后自己吃剩下的四分之一。话音刚落猪八戒就不乐意了:“凭什么我吃三分之一,你吃四分之一啊?这么大一个西瓜我就分到三份,你自己吃四份,我少吃点就算了,师傅和师弟也没你多,一点都不公平!”悟空、師傅和沙僧听了之后不禁哈哈大笑。此时,学生已经被教师设计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教师便可以趁机提出问题:那到底是三分之一多呢还是四分之一多呢?如果你是八戒你选哪个?接着便可以开始进行与分数有关的教学了,而学生也能够真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引起学生对问题认知的冲突

“问题”是“思考”的开始,而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有效思考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应注重“问题导学”的有效性,即能否让学生对问题认知产生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应当体现出学生主体原有认知与现有认知之间的冲突,以及学生对于问题不同看法的冲突。以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温度计中“零上”与“零下”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学生不难发现温度计存在一个“零刻线”,而这个“零刻线”就是“零上”与“零下”的分水岭。过去学生学到的数学都是与正整数有关的,而这里“零下”这个概念正好就对应了数学中的“负数”,学生便会惊讶:“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小于0的数!”这时学生过去的固有认知就与现在摆在眼前的现实情况产生了冲突,在这样一个冲突的引导下,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温度计上是不是有很多示数呢?这些示数都在0刻线的什么位置?0刻线以下的这些数,你能准确说出其数学含义吗?你认为这些数应该算是什么数?在这一连串的问题的激发之下,学生的内心便会逐渐开始冲突的摩擦、转化,而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接受“负数”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同时学生脑中那十分抽象的“负数”印象也会变得逐渐具体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展开思考、完善认知,进而理解负数的数学含义。

五、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自然地思考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这一点在问题导学的教学中也是一样,任何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的构建都不如数学思维的形成来的实在。所以教师应当设计以能够引发并驱动学生思维为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寻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获得思维上的进步与发展。不过要想通过问题巧妙地引发出学生的思考过程,还需要对问题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提升,在尽量保证学生思考深度的同时还要控制好问题的难度,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推导出(a+b)×c=a×c+b×c这一公式,然后再利用一些稍微困难一些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公式展开深入思考:比如(40+8)×25=?、36×34+36×66=?等,不过这种问题只能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对公式的运用,继续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锻炼乘法分配律有“套公式”做题之嫌,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变式,即活用好乘法分配律,将这一公式“变形”,开发出其他的公式。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着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特别是利用一些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也并不唯一的问题引诱学生思考,利用这些问题完成对学生好奇心的挖掘,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导学问题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进而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疑为学始,疑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而问题则是学生疑惑的前提,问题导学就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深入地探究,进而收获真正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小学生拥有一个十分扎实的数学基础,既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拥有了强大的资本,这才是问题导学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梦婷.问题导学:让“对话”引领教学——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10)

[2]于杰.不同的老师如何唱好同一首歌——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单的设计与运用[J].情感读本,2017(2):111

[3]柳培银.运用问题导学构建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3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