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长需要的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研究

2019-05-04 13:43艾军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创新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成长需要的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分析大学生学员心理成长需要现状及特点,针对党课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学员成长需要关注不够的问题,提出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的途径:重视个性需求,关照个体的生活世界;注重个体的经验系统,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促进党课教学内容创新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高校党课  成长需要  教学内容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29-03

高校党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学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就党课教学内容而言,其设置和构建必须围绕满足个体成长需要的目标而展开,尤其是要满足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当前,党课教学内容在关注大学生学员的健康人格重要内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缺陷。本文以培养健康人格为目标,探索创新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学员深刻领会党的知识丰富的内涵、提高自我修身能力和培养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从而进一步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自信。

一、大学生学员心理成长需要现状及特点

大学生学员心理成长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的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等。其中,“人格的倾向性是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格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的倾向性主要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人格倾向性的各种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格倾向性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体看法。人生观是以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态度为维度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大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倾向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研究调研和相关研究资料的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学员的人格倾向性主要内容以及心理成长需要的缺失呈现以下特征。

(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征。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大学生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一是初步树立了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坚持历史唯物论,崇尚科学精神,能将自我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二是关心民生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忧国忧民,思想走势同社会发展密切相连。当然,也表现出以下问题,如有爱国之心,却缺乏报国之举;对人生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党性修养缺乏动力等。同时,大学生群体也存在实用主义趋浓,理想信念淡化;功利主义加强,道德品质削弱;索取意识增强,奉献意识减弱;享乐意识趋高,奋斗精神渐低;厌世倾向升高,进取意识趋弱等共性问题。

(二)大学生学员心理成长需要的缺失。具体表现如下:

1.缺失从挫折中自我反省和成长的责任感。调研发现,由于缺乏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的能力,对自我认知模糊甚至偏颇,大部分“90后”大学生学员在面对挫折时的反应是消极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知道原因的挫折往往表现为愤怒,反应方式往往缺乏理性;二是对不知道原因的挫折往往表现为抑郁,反应方式通常选择自我退缩和防御。显然,积极面对成长过程中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动承担自我责任,是个体成长的需要和必须经历的阶段。

2.缺失情绪向情感转化的能力。情绪是生物性属性的表现,情感是社会性属性的表现。个体成长过程,就是从情绪向情感转化,即生物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化的过程,情感训练和培养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步骤。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学员缺乏情感训练,其情感内涵往往表现出最基本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层面的使命感。

3.缺失较强的心理意志品质。个体成长是逐步从意向走向意志的过程。意向性是生物的本能性,虽然也需要努力才能达成目标,但目标的性质是自私和生存性的。意志性是社会性的,其追问的目标是伟大和利他性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学员有意向性的执着,无意志性的坚定;有意向性的追求,无意志性的追问;有意向性的投入,无意志性的奉献;有意向性的幻想,无意志性的担当。

二、党课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学员成长需要关注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党课教育教学是莘莘学子学习党的理论和了解党的历史,从而提高思想品质与培养健康人格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目前,高校党课教学内容离科学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学员成长需要、培养健康的人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没有将有利于满足个体心理成长的元素凸显出来,存在不少需要重新设置和调整的方面。具体而言,教学内容存在以下问题。

(一)忽略培养健康、豐富的个性。目前以“基础学力”贯之的党课教育目标,忽略了大学生学员健康、丰富个性的培养,剥夺了他们自我选择从而形成自主、自尊和责任感的权利,从而进一步剥夺了“发展性学力”机遇。

(二)脱离经验系统,知识向心智转化严重脱节。“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但目前高校党课教育教学在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很少切入大学生学员丰富的经验系统,难以得到个体经验的认同,无法激活个体积淀的经验,由知识向心智转化障碍重重。

(三)在帮助大学生学员构建党的知识完整图景、促进健康人格发展方面成效不足。目前高校党课教育教学局限于的党的知识内容的讲授,没有为学习者构建党的成长完整知识图景,更没有将党的知识放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广阔背景之中,从而造成学习者断章取义、肢解完整的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制度和政策产生及作用过程,进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没有真正提升大学生学员的需要层次。教育教学作为一种价值的引导,具有提高人的需要层次、促进受教育者人格完善的重要功能。党课教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习者理智的好奇心,关系人类命运、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胸怀,使他们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現自身的价值,更应该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

总之,成长需求的观念在高校党课教学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者通常将学习者视为自我管理的主体,缺乏对个体成长需求的基本了解和理解,以至于高校党课教学常常脱离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忽略个体丰富的个性,在帮助大学生学员构建党的知识图景、促进健康人格发展方面成效不足。

三、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的途径

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必须关注学习者成长的需要,特别是人格的倾向性发展需要。教学效果必须以满足个体成长的需要作为目的。个体成长是外在环境和个体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就成长需要层面而言,其主要目标还是构建健康的人格结构,从而与适应社会环境需要作良性互动。本研究以高校党课大学生学员成长需要为基础,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不断创新党课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

(一)党课教学内容重视个性需求,关照个体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就是“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场所”。大学生的视野就是他们生活的世界,是他们个性需求的世界,有着无限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也就是问题必须是学习者的问题,必须结合成长需要的问题。因此,党课教学内容须依照大学生学员的个性需求和生活世界进行解构、拓展和丰富。由于党课授课内容的特殊性,以尊重学习者个性需要,我们在党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下党课教学内容创新。一是充分挖掘和发挥网络新媒体的育人作用。如针对时弊的反腐倡廉专题、理想信念专题、爱岗敬业专题、为民服务专题等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QQ群等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学员开展党课教学活动。二是依托广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利用“实岗锻炼”“三下乡”和“精准扶贫”等活动中开展党课教学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朋辈的示范和榜样力量,组织指导优秀学生党员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如选用一批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党员,在学院党委统一组织下,让每一名学生党员就党的基本理论某一专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然后以学生党员的身份给入党积极分子讲授党课专题内容。四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党课教学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革命文化精神、政治文化精神和修身文化精神。在党课教学内容创新实践中,我们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党课教学相关主题中,引起了学习者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授党员党性修养过程中,融入了“三纲八目”等修身文化精神的一些内容等。五是契合学习群体的时尚需求,挖掘党课内容的时代内涵,帮助学习者解惑释疑,充分享受时尚带来的便捷、乐趣和自豪。

(二)党课内容要注重个体的经验系统,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大学生学员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结构,高校党课不仅要通过前沿性的内容来保证学习者巩固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需求,更要基于他们的经验系统来提供精神追求的可能性,帮助他们找到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从狭隘经验禁锢走向广阔视界的敞亮,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因此,党课教学内容设置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分析教学内容与个体所具备的知识不对称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学员对某些知识看法观点的差异;三是要分析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甚至是能力水平、情感和性格等。

(三)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促进党课教学内容创新进一步深化。高校党课教师要努力挖掘党课教学内容的概念、命题和方法教授所包含的方法论,探讨新时代下切合学习者成长需要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大学生学员澄清成长中的困惑。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高校党课内容教学可以参照以下六种方法进行教学:强调目标和情感认同;针对学习者的利益和人生背景;加强思想方法衔接,做到同一平台教授;让学习者获得尊重;巧用第三方力量,积极引导学习者思考;利用弹性语言表达,充分发挥多重因素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时,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大学生学员中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总之,大学生学员朝气蓬勃,思维积极活跃。面对成长的疑惑,他们敢于提出质疑。同时愿意接受新事物,也能积极接受新事物,体现出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一方面积极建构内在的自我,另一方面渴求外在的支持和帮助。要提高党课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改变单一刻板的教学内容,设置激发内心灵性的内容吸引广大大学生学员积极参与,进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因此,让学习者体会到自我成长(下转第57页)(上接第30页)的意义感,满足学习者成长需要是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的方向和使命。目前部分大学生学员对党课表现出的漠然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忽视了个体成长的意义。这里不仅需要教育者正视学习者的心理成长需要,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要有育人树人的担当。应针对性地搜集、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对学习者成长的意义,让他们感到学习对自身成长有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是以抽象、空泛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而是掌握了学习个体的真实存在和需要,了解各种复杂的心理及情绪构造,我们才可能绕过原来那种以虚构且完美的理性之人来探究课程对学习个体成长意义的恋眷。”

【参考文献】

[1]韦波,何昭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3]刘笑菊.传统文化与高校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5)

[4]李家成.成长需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艾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教学创新策略[J].广西教育,2018(3)

[6]李育林,彭亮.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课教学提升策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大学生成长需要的高校党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2ZZZ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艾 军(1968— ),男,湖北武汉人,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创新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