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

2019-05-05 06:00刘俊成解秀玲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个体化效能痛苦

李 娜 刘俊成 解秀玲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呼吸道恶性肿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大多数就诊时已处于晚期,病情严重,放化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1-2]。但由于晚期肺癌本身造成的机体损伤、沉重的治疗费用负担及化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等,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诱发各种心理应激,严重影响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因此,需积极改善患者心理状况[3-4]。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 DT)是一种能快速识别患者心理痛苦的筛查工具,其具有简单及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及时有效地对癌症患者心理痛苦进行评估,指导临床工作者及早给予心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康复[5]。本文对92例晚期肺癌患者给予了DT的个体化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1~83岁,平均(58.96±11.32)岁,病程2~24个月,平均(15.25±4.12)个月,临床分期:Ⅲb期25例,Ⅳ期20例,病理类型:未分化小细胞癌7例,腺癌13例,鳞癌26例,骨转移16例,肝转移12例,肾及肾上腺转移9例;研究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43~85岁,平均(59.72±12.35)岁,病程3~23个月,平均(14.76±3.91)个月,临床分期:Ⅲb期29例,Ⅳ期18例,病理类型:未分化小细胞癌9例,腺癌12例,鳞癌25例,骨转移17例,肝转移13例,肾及肾上腺转移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晚期肺癌诊断标准,均经胸部CT及病理检查确诊[6];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均无认知及沟通交流障碍;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继发性肺癌者;伴有颅脑转移者;伴有其他部位原发性肿瘤者;伴严重原发性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者;伴精神疾患者;伴糖尿病者;伴严重感染者;不能耐受放化疗者。

二、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化疗及基础护理,并与患者沟通交流,解答其疑惑,保持病房安静及舒适,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及深呼吸,给予胸部叩击或吸痰管帮助患者有效排痰等,且嘱家属给予其关怀与爱护,另给予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发现有心理问题者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避免私自讨论患者病情、死亡相关的话题。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基于DT的个体化心理护理:(1)进行DT动态测评: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DT测评,DT包括从0~10(无痛苦~极度痛苦)共11个刻度,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最符合近1周自己所经历的痛苦水平数字上进行标记,其中0分表示无痛苦,1~3分表示轻度痛苦,4~6分表示中度痛苦,7~9分表示重度痛苦,10分表示极度痛苦;(2)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见表1。

表1基于DT的个体化心理痛苦评分及护理对策

三、观察指标

1. 焦虑及抑郁情况: 均于护理前和护理后(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患者进行测评,SAS与SDS均含有20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1~4级评分法,并将各量表总分乘以1.25转变为标准分,且分数越高,则表示焦虑或抑郁越严重[7]。

2. 自我效能感: 均于护理前和护理后(1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对患者进行测评,该量表共计10个项目,均按1~4评分,其中“完全不正确”记作1分,“有点正确 ”记作2分,“多数正确”记作3分,“完全正确”记作4分,且分数与自我效能感呈正比[8]。

3. 治疗依从性: 均对护理期间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包括是否按时规范服药、配合医务人员各项操作、科学饮食、合理锻炼及调整生活方式,完全做到记4分,基本做到记3分,偶尔做到记2分,根本做不到记1分,分为依从性良好(总分≥15分)、依从性可(总分≥10且<15分)与依从性差(总分<10分)[9]。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2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自我效能感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护理后的GSES评分分别为(19.35±4.24)分、(30.21±3.17)分,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的GSES评分分别为(20.04±4.36)分、(6.72±4.13)分,2组护理后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13、7.544,P=0.000、0.000),研究组护理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6,P=0.000)。

三、治疗依从性比较

2组治疗依从性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治疗依从性对比[n(%)]

讨 论

肺癌是一种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多与吸烟、职业环境、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0-11]。晚期肺癌对机体损伤严重,且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常承受巨大压力,减弱其应对疾病的信心及能力,且影响其对医务人员工作的配合,不利于病情改善[12-14]。因此,临床工作者需积极探寻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DT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常规护理虽可促进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加强自我效能感,但由于未对其心理痛苦进行有效评估及给予针对性干预,作用有限[15]。DT是一项心理痛苦自评工具,可使护理人员快速、直观的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已在肿瘤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6-17]。本文中,护理人员采用DT对入院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将评估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根据心理痛苦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实施个体化护理,促使护理具有针对性及目的性,表明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18-19]。有研究显示,DT可明显减轻肿瘤患者焦虑及缓解抑郁情绪,此与本文结果相一致[20]。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及判断[21]。研究显示,术前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22]。本文给予晚期肺癌患者基于DT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及改善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患者建立健康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乐观面对身体各种不适,达到提高其自我效能感[23-24]。因此,给予晚期肺癌患者基于DT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及提高自我效能感。

本文还发现,研究组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DT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显示,对癌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可明显静滴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25]。根据上述分析,基于DT测评结果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护理对策具有目的性及针对性,可明显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痛苦状态,不仅有利于增加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及建立正确疾病认知,也可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各项工作,严格遵医嘱,规范自己行为,从而可提高治疗依从性[26-30]。

综上所述,基于DT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晚期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推广。

表2焦虑及抑郁情况对比分)

猜你喜欢
个体化效能痛苦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谁痛苦,谁改变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分担痛苦
痛苦力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