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2019-05-05 02:25方正宇
上海工运 2019年4期
关键词:绿皮书平安夜钢琴家

◎方正宇

主角说

有钱的白人付钱让我为他们弹钢琴,因为这让他们觉得有教养。但一旦我走下舞台,回到他们身边,我就会成为另一个黑鬼。因为那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我独自承受着这一点,因为我不被我的人民所接受,因为我也不像他们!所以,如果我不够黑,如果我不够白,如果我不够男子汉,那就告诉我,托尼,我是什么?!

撞出荧屏

歧视与偏见

作为一部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作品,《绿皮书》的剧情其实非常简单:一位黑人钢琴家在前往美国南方巡演期间,雇佣一名白人司机保护自己的安全。而“绿皮书”这个片名,所指的是一本专为黑人而写的旅行指南——“黑人汽车旅行绿皮书”。对于身处那个时代的美国黑人来说,前往南方旅行时只能去“绿皮书”所载明的少数旅馆或酒吧,否则就可能在其他公共场所遭遇歧视甚至是暴力对待。

对于五十几年前的这段历史,《绿皮书》以典型的公路片形式进行了全面展示。比如随着行程的推进,钢琴家所遭到的歧视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看似满脸堆笑的主办方,却拒绝让钢琴家与其他客人一样使用公共厕所;到了服装店,营业员拒绝让钢琴家试穿西装;在演出的最后一站,所有等候钢琴家演出的观众都在餐厅内用餐,唯独钢琴家本人因其肤色被拒之门外。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具有歧视性的举动,看上去似乎并没有那么剑拔弩张,有时甚至是以不失优雅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这恰恰是种族歧视最可怕的地方,即在有些人的脑海中,已经把不平等观念视为理所当然。

因此回过头来看,钢琴家之所以不顾危险地前往南方进行演出,正是希望依靠自己的才华和勇气来消除外界的歧视观念。至于一开始不那么理解钢琴家的司机,最终也加入到抵制种族歧视的行列中,两人共同决定退出最后一站的演出,把流露出歧视态度的主办方晾在了一边。

方法论

包容与底线

除了是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深刻揭示,本片之所以吸引人还在于钢琴家与司机在整个行程中的互动方式。即便撇开肤色因素,两人身上也存在太多的不同,从学识、财富到处世哲学等都有着天壤之别。可就是“三观”如此不合的两人,却必须在两个月里“亲密”合作,这种矛盾冲突构成了整部影片的主要看点,包括制造出不少令观众会心一笑的桥段。

其实,这样的剧情在我们身边也并不少见。很多时候,上级或者同事未必跟你有同样的喜好,你甚至可能很不喜欢他们的行事风格。然而工作就像《绿皮书》中的那辆汽车一样,要求人们必须在奔向同一个目标的过程中结伴而行。所以在现实的职场中,人们必须学会求同存异,既需要对他人表现出足够的包容,同时又不能丢失自己的原则。

《绿皮书》中有一段剧情就在讲述这些道理:平时不吃炸鸡的钢琴家,在司机一再邀请下进行了品尝。当司机将鸡骨头直接扔出车外,钢琴家也有些放纵地进行了仿效。但当司机接下来扔出饮料杯时,钢琴家却立即制止,要求其必须捡回饮料杯,这个有趣的小片段就直接反映出钢琴家在包容过程中的底线意识。同样在司机那里,也有他自己的底线需要坚守。有一次,他在与钢琴家发生争吵之后遇到几个旧相识,对方邀请他去参加其他能够赚大钱的工作。目睹这一幕的钢琴家为此感到很担心,不惜以升职加薪来挽留司机。但司机却认为钢琴家根本不必如此,他一定会把合同执行到底。可见即便是这个浑身坏习惯的司机,也依然会对契约精神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两人正因为能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包容对方,所以才会在合作中保持融洽。影片的最后,司机看似已无法完成在平安夜与家人团聚的承诺。结果是钢琴家坐到了驾驶座上开车,好让司机能在后排躺下睡觉。如此温馨的剧情设计,其实亦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换位”。在现实职场中,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往往因各方都仅执着于自己的立场,却不愿意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感受。在《绿皮书》中,“换位”让整个行程在平安夜画上了完美句号。或许,这样的理念也能给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带来更多的成功。

猜你喜欢
绿皮书平安夜钢琴家
与孤独作战 喝一碗《绿皮书》煲的“鸡汤”
碰瓷的绿皮书
Christmas Eve平安夜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夜半花
像命中注定,唐和托尼同年去世,才有了《绿皮书》
平安夜
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