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媞
谈起额尔古纳的草原,人们瞬间就可以在脑海中刻出一副马背民族的画面,“随水草放牧,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在那野阔草平、苍茫浩荡之处,不时传来声声马嘶,悠游雪白的羊群在长生天赐予的青青草场上打转,四周是保护领地的蒙獒,大胆的少女拿着鞭儿追逐着情郎。但不管如何想象,如若不亲身去领略一下真正翠色欲流的草原,任谁也猜不出额尔古纳长林丰草的风情,体味不到那马背上驰骋千里的畅快、撒野狂奔的放纵。
1
额尔古纳是蒙古语“捧呈、递献”之意。在额尔古纳2.8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沃野千里的大草原,绵延不绝的原始森林,千年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和涵养水源、滋养万物的大湿地景观;蜿蜒崎岖、逶迤不绝的柏油盘山道;梦舞白纱、曼妙挺拔的野生白桦林;冬暖夏凉、欧派典雅的百年木刻楞;温暖洁白的俄罗斯式炉台;飘香四季的列巴和奶茶……额尔古纳这里样样都有,而你缺少的只是一张车票、一脚油门,和敲开那一市一镇的自在寻访。
历史如丝线勉力前行,穿过时光之廊,直指成吉思汗鞍马文化的浑蒙岁月。沿着神圣的“敖包”指向,就能感受到马背上的民族在放歌吟唱着自己的骄傲,策马飞奔而去时,会发现千年民族的崇拜与信仰在这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奔腾不已,大草原下面深藏的物华天宝的游牧民族史诗以及古老文化与历史的波澜,由此被掀动。
2
历史上,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发祥地之一,曾被誉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花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叱咤风云过。自从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发源自大兴安岭西麓的额尔古纳河就成为中俄界河,在漫长的国境线上,见证了多少战争风雨与岁月沧桑。额尔古纳河不舍昼夜地在草原上千回百转,放眼望去,它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河床如斧凿刀砍,涓涓流水滋润着金城千里的大地,曲曲折折地镌刻在莽莽无垠的草原上,铿锵的节奏和跌宕的旋律击破草原的静谧和空旷。
额尔古纳河在茵草间恣意流淌着,嫩草在泽霖甘润之下,混合着天然的香气在广袤无边的草甸上肆意繁衍,在无数个水草丰美随风摆动的季节里,整个草原都浸染了那里的日丽风清而更显璀璨。额尔古纳河作为蒙古族的摇篮和母亲,滋润了两岸的土地,茂密的森林,肥沃的良田,优良的牧场,是古往今来令人向往的福地,是承载着额尔古纳人心灵和精神的家园。额尔古纳河边,没有其他城市的无序喧嚣,没有闹市的“浮尘”,更像是“云自无心水自闲”,可以洗尘,亦可以洗心。
3
出了额尔古纳市区,就会被融入一望无际的绿海碧波,昂然站记,那是广大、那是茂盛、那是浓重,那是亘古以来没有被开发耕种过的草原,没有被划归私有、按人的意愿改变过形态的草原。没有高山,没有树木,没有房屋,只有蓝天、绿草和缓缓起伏的原野。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就以草原为家,在马背上度过他们的一生,是草原养育了勤劳的他们,也锻炼出一代代“天之骄子”。游牧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了这片北国土地上的绝唱文明遗迹,每一寸草地都是历史的守望者。
在这片千古未辟的圣土上,浓厚深情的歌声在暮色苍茫的原野上飘荡,浮云飘动,草原明暗变幻,河床里冲凉的牛群、马群随之时隐时现。这场景,让人捉摸不定,仿佛造化之外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牵引着草原,更似乎能听到绿草在拔节生长,骏马长嘶,吟咏着草原不尽的生命。草原无言。而在草原深处,旱獭窜进窜出自由自在。这天人合一的境地,让人其情悠悠,其樂融融,让人思潮翻卷,生出缕缕绵长的诗情。正如呼伦贝尔诗人七角马在《草原哟草原》中抒发的真情:“草原,海的胸怀、绿波潮起潮落……”草原绵延不息的生命,驰骋了人们无尽的想象,耳旁分明有人在吟唱:“城市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在草原。”
4
满眼绿净的室韦牧场,无人的主路、堆砌的草垛、占道为王的牛羊,的确让人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情怀。黄昏时刻,室韦的一切都浸染在温暖柔美的橙黄色中,炊烟袅袅,宁静自在,珍珠般的牛羊点点,一条条银色彩带蜿蜒曲折镶嵌在绿毯里……这里是现代人不经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计觅回的理想家园。
室韦边界,这里是真正蒙古民族的起源地,也是我国俄罗斯族的民族乡。这片小镇上世代传承着少数民族文化,正是这种性格孕育的灵魂,成为室韦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通过长长的步道,沿河搭建着一处表演用的舞台,界碑处,曾经的某一时刻,这里是两国物物交换的贸易之所,昔日繁华热闹的景象虽已不复存在,但依然不难想象。
额尔古纳河奔腾不息,见证着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而河畔的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正在诠释着这伟大友谊的内涵和外延。这里的血脉中遗留着俄罗斯人的蓝色虹膜,但在言语上已夹杂着地道的中国北方话,细细盘算下,这些混血遗民在这条满洲里到漠河的生活带上,已经生活了百年之久。室韦将一幅幅自然生态与现代景观、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与异域风情交融,也早已将这北部边陲的浓重历史印记、这种资源和文化转化成走向文明、走向富裕的经济载体。
5
茫茫草原、滚滚青云之间,路似乎可以通向天边,视线不再有任何阻隔,双眼被不同的绿色占据。青山碧水清凉的气息、雨后的万道霞光、横跨天际的道道彩虹和俄罗斯风情的木刻楞,这是恩和赠予大家的礼物。恩和俄罗斯族社群的形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四十年代,中国以山东河北为主的“闯关东”移民流,与沙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奉行“边区俄罗斯化”的移民流在额尔古纳河相遇,于是两个不同民族的移民开始联姻,在这片肥沃的河滩上造就了俄罗斯族独特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风情独具的木刻楞,就是现在华俄后裔的繁衍之地。
那一排排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建筑,令人迷惑是置身境内还是在境外。原汁原味的木刻楞房子,饰之以各种木板花纹,每家的窗框、屋顶与木栅栏刷着不同颜色,却不约而同地在前院种满了各色鲜花,还搭有秋千,完全是一场色彩的盛宴。这些木刻楞精工细琢,素朴、沉稳、庄重,渗透着无声的言语,如品味了一杯陈酿,持久香浓。
6
一路北上,来到“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的莫尔道嘎。观林海,听林涛,养眼、洗肺,净心灵,扩胸襟,荣获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殊荣的莫尔道嘎是绝佳去处。莫尔道嘎,蒙古语“战马出征”之意,一个充满激情与野性的名字。这里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北接中俄额尔古纳界河,保存着我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始林景观。弥漫在森林间的沉寂与神秘,蜿蜒缠绕,远方雾霭晨晨,醉了眼睛,醉了心尖。多少个世纪以来,森林始终滋润着人们的乡愁与诗心,为艺术提供了深沉、宁静的心理背景,这就是为什么索尔·贝娄会说“艺术从森林开始”。正所谓“水清石出直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鸟儿自由自在的互相呼唤嬉闹着。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
走进额尔古纳,倾听放牧人高亢嘹亮、悠扬深远的天籁之音;登上高高的亚洲第一湿地,感受厚重拙朴的远古遗风;走过边际华丽地毯般的麦浪和油菜花,步入森林领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体味绿色净土、草原的默默,不在乎游者的赞叹亦或忘却,年复一年地用旺盛的生命力和坦诚的奉献去印证大自然的宏大与深长……正如达斡尔族诗人晶达的诗句,真切地表达了额尔古纳人内心的期盼:“一丝线,就牵引我的命运。我并不在乎你的手是冰冷是温暖,只愿被你紧紧抓牢……”额尔古纳在向文明富裕跨越的同时,也在把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发展,宛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春光无限,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