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

2019-05-08 03:25王丽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灯心弦心灵

王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很想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无论他怎么追,跑得有多快也超越不了。后来有一位老爷爷告诉他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只要面对太阳,影子就會移到你的后面去了。” 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向着太阳,其实就是让内心充满光明。孩子们就像花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园丁”的心愿。如何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乐观地面对生活呢?为他们点一盏心灯吧!

一、点一盏心灯,唤醒孩子柔软的心灵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还要育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性,唤醒人性中最柔软的心弦,唤醒他对真、善、美的追求。

“通向儿童心灵的道路,不是一条只需要教育者及时铲除杂草(儿童的缺点)的、平坦而洁净的小道,而是一片肥沃的田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他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确实如此,教师不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你说的话就不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振幅极小,或者说就没有振幅。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不到很好的沟通、交流,我们说出来的话的感染力也要大打折扣,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难以得到理想的境界。

小学生年龄小,但也是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还不能理解老师深层次的爱,还只是凭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判断“老师是不是喜欢我”。我时刻提醒自己,爱学生,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我常用亲切信任的目光、热情鼓励的话语、肯定表扬的手势,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对于学习跟不上或者思想有问题的孩子,我更是“另眼相看”。

二、点一盏心灯,宽容孩子所犯的错误

狄更斯说过:“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 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久而久之,也会把这种智慧和美德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使他们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而是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学生改正错误,既能体现老师的宽大胸怀,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子一点宽容,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三、点一盏心灯,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中国教育报》上有这样一则材料:某一调查组从5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2%。

也许老师们会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学生吗?白天上课、改作业;晚上备课;课余辅导后进生;假日,与家长沟通、走访;而班主任要处理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不厌其烦……这些还不够吗?这不就是爱吗?但是,我们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知道“责之切”的背后是“爱之深”,让孩子学会感恩师爱。

生活需要仪式感,教育学生也需要仪式感。教师节,开展学生为教师制作贺卡献上节日祝福的活动;班会课上,平时的讲解、辅导中,还有各种集体活动等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爱。如:开展“今天我是班主任”的活动、记录“老师的一天”“写给老师的话”等等。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念父母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教育只有与“感恩”相连,才是刻骨铭心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的孩子在拥有美好前程之后,一定会想起那位在他(她)心中点起一盏指路明灯的人——班主任。让我们用爱心、用宽容、用感恩,一起点亮孩子的心灯,点亮教育的明天!

猜你喜欢
心灯心弦心灵
“鸡毛蒜皮”也能撩动心弦!
心灯
丝动心弦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点亮心灯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不灭的心灯
唤醒心灵
心弦上的景致
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