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探究

2019-05-08 03:25刘凤珍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空白处海鸥课文

刘凤珍

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利用文本,巧妙地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知识扩展的发散点,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进行适当的写话训练。这样,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拓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激活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落实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文本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呢?

一、于精彩处仿写——学法迁移

根据儿童“模仿性强”这一心理特点,阅读教学中,可以把文中的精彩片段的仿写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仿写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模仿、迁移,将阅读教学中从文本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内化,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容易成功地学法迁移,还通过仿写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旨,相得益彰。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老人与动物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通过描写三个画面表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以读悟情的基础上,将阅读和仿写有机结合起来精心安排课堂小练笔: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的方法把“老人唤海鸥、老人喂海鸥、老人盼海鸥”这三大画面写得如此具体、如此感人。在老人与海鸥的相处当中,一定还有许多幸福、动人的画面。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十多年里,除了课文讲到的三个画面外,老人与海鸥在平时的相处中还可能会出现哪些美丽动人画面呢?请拿起笔,把你心中想到的动人画面写下来。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学生们写作地灵感一下子被激活了,同学们掌握并运用了文中各种细节描写的方法,用心表达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老人帮海鸥疗伤”“老人调解海鸥矛盾”“老人寻找失踪海鸥” ……每一个画面都跃然纸上,生动而深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

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文章的精彩处引导学生仿写,让读写有机结合,有利于学法迁移,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于概写处扩写——深化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会有概写或略写的地方。我们可对课文概写或略写的词句内涵适当地加以扩展充实,以拓展语境,扩张想象的空间,深入感悟文章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于文章概写处適当扩写,从而达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于概写处扩写是驱使学生大胆创新的一种有效尝试。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文章。文章以事表人,突出了一位老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突出了他先人后己的精神。威信、沉稳,先人后己的光辉形象从此定格在读者的心中。在教学中,我精心挖掘文本中的概写处,文中出现了含“揪”“推”“瞪”的短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体验人物的内心,大胆想象,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扩写省略号的部分。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扩写过程中,学生们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灵动的语言有如滔滔的江水。每一个学生的扩写都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刻苦铭心的场面。每一个学生都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心中都树立了一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有利于促进学生细细地读书思考,细细的品词析句,多维地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促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更有利于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深化主题。

三、于空白处补写——升华情感

优秀的文本往往会留下一定的阅读空白让人深思。作者只是根据文章的详略来安排空白处。其实,空白处也有它的价值和作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的阅读积累、认识水平对文本进行补白。在补白的过程中,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从而达到充实完善文本材料,个性解读文本,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充分感受文中小男孩阿曼达那永不放弃的精神,我让同学们进行文本空白处补写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画面。我先请他们细读第16自然段,然后回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呢?大部分同学很快就能感受到阿曼达的同学在灾难降临时心里很害怕。我接着提问:阿曼达害怕过吗?对这部分,课文没有细致描写,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阿曼达的情感和内心。大家可以想象:当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一个七岁的孩子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都各抒己见,都能把一个七岁小男孩可能出现的害怕、绝望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会想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对同学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想象成阿曼达,把这个过程写出来。由于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读了课文,并进行了换位思考,进一步体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把阿曼达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坚持不懈、互助互爱描写得入木三分。从同学们笔下一段又一段生动的文字,那专注而感动的眼神,可以看出于空白处补写是成功的。

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推向高潮,学生们在真情实感在喷涌中获得洗礼和升华。只要用心专研教材,独具慧眼找准文本中有价值的空白处进行补写,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情感得到升华。这真是: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情感在感悟中生成,并在补写中升华。

四、于结尾处续写——扩展延伸

把一篇没有完成的文章写完,或者在一篇已经完成的文章的基础上,按文章的思路,进行再创造,写出后续部分,叫续写。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深刻含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于结尾处续写延伸。这样,在加深了课文中心理解的同时,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处于积极创作的状态,在文本的基础上扩展延伸,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充满灵性。

人教版六年级《穷人》一文结尾写到,桑娜一家生活贫困拮据,可是还坚持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那究竟事情的结局如何?课文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启发学生对文章的结尾进行续写:原本贫穷的渔夫一家如今还要收养邻居西蒙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学生兴致勃勃。他们有的说:“渔夫一家的生活将会苦不堪言,渔夫要比以前更早出海打鱼,还要更晚回来。晚上海上危机四伏,渔夫遇到的危险会更大。”有的说:“桑娜除了照顾孩子外,还要出去给富人打工,每天早出晚归。他们每天睡的时间可能只有五小时,不!可能只有四小时,甚至三小时。吃的简直没有……”“日子‘熬得很辛苦,但渔夫一家还是要坚决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并把他们养育成人,多善良的渔夫和桑娜呀!”……最后再让学生写下来。“思”“读”“写”三结合,可谓“一石三鸟”。课近尾声,再次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续写,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回归整体认识,在拓展文本深度和宽度中升华情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续写都各具特色,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在感受温情与善良的同时,使文本得到了延续,实现了对文本的另一种超越。

“激活阅读思维,在碰撞心灵、沉淀情感中提升阅读思想的张力”这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率先打破常规阅读教学模式、突破束缚,专心研究教材,准确寻找文本的精彩处、概写处、空白处、结尾处进行写话。写话仅仅是起步,最终应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写话训练走向自由创造的天地,让学生的想象得到放飞,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猜你喜欢
空白处海鸥课文
霸道海鸥谁能治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背课文的小偷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创意美术
脑力对对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海鸥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