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向“生本”转型

2019-05-08 03:25刘淑芬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于勒束缚自学

刘淑芬

多年来,我们对教育对象存在着所谓的“被动假设”,即认为教育对象是被动的,他们的头脑在未学习之前是一片空白。却很少想到过学生自身有一种先天自然的结构可以支持他们的学习。其表现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不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就范式”“维持性”的教育教学。显然,认识学生自身的这种先天结构,是我们教育教学策略的基础。对于如此基本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依靠理念的传递,似乎很难进入认知深处,我们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常规,优化课堂,让学生回归到自然、主动的学习天性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优化导语,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自然学习天性,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喜欢你上的课,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2.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上好启始课,导语设计先声夺人,能起到诱发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导读方法灵活多样。例如:讲《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概括为四个部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如果这四部分都按一问一答、一读一议的传统形式全程进行,势必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无味。而老师应在第二部分时,改变一下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称赞于勒的语句并大声读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覺。教第三部分时,让善于朗读的两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父亲,一个扮演母亲),来朗读父母遇见穷于勒时的语言描写,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教第四部分时,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分组畅谈如果菲利普一家在船上遇见的是一个百万富翁的于勒将会是怎样的表现。将教学过程设计得活泼多样,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3.多鼓励、表扬学生,使他们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满足。例如:在提问题和讲作业时,要因人而异,要与被提问者的水平相适应。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取得成功,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天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前进脚步。所以,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

课堂教学是“生本”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就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破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或是以教师活动为主,以学生活动为次的传统教学常规,采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积极自学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仅使学生参与学习,而且使其学会学习,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从教改实践中总结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结构,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或学生运用学法独立自学的教学结构。特点是:(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完全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能读书为主;(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重在引导自学,指导学法。它的优点是:使学生“会学语文”,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优化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生本”教育的重要渠道。特点是:自由性强、伸缩性广、灵活性大。它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它不完全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实践证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解决语文学习的广泛性和课堂教学的狭隘性的矛盾;有利于语文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生动地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培养个性,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

总而言之,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应该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所束缚,一旦被应试教育所束缚就等于束缚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束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也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提高。我们应该放开双手,打破常规,优化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学生在知识的殿堂中展开自己隐形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猜你喜欢
于勒束缚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拴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