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宁波高职院校为例

2019-05-10 09:53张四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者维度教学法

张四清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教育部先后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1]与《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2]等文件,明确要求将信息技术迅速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在知识与信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为宁波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对象为宁波市5所高职院校100位教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检索近十年高职教育TPACK、教学能力、信息化方法、教学改革等有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与综述,为本研究课题构架奠定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宁波市5所高职院校中的100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2份,达到82%的有效率。

3.专家访谈法

采取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教育局行政部门教育专家、高职院校领导、教育信息化机构专家若干名进访谈。

4.TPACK评价量表法

近年来TPACK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TPACK水平测量、教师TPACK培养策略和基于TPACK框架的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等方面[3]。本研究通过对教师TPACK水平的测量,既能完善和修正TPACK现有的理论框架,又能用于指导教师TPACK能力培养和方法的制定。

二、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抽取8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教师41名,占50%,女教师41名,占50%。对教师的学历和教龄调查如表1、表2所示。

表1 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学历调查表

表2 教师的教龄分布情况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研究依据TPACK评价量表,从技术知识(TK)、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方法知识(TPACK)[4]7个维度分析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1.技术知识的现状分析

教师技术知识的现状主要从教师解决硬件技术问题(TK1)、解决软件技术问题(TK2)和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TK3)3个维度进行调查,将TK1、TK2、TK3的调查数据分别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从而得到相应的加权平均数。这3个维度数值越低就代表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就相对越弱,调查具体结果见表3。表3可以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某方面技术的能力程度,从而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逐渐强化自己的弱项,从而通过自身技术知识水平的提高来进行更好、更加有效的教学。

2)资金补贴类:例如工业电窑炉、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领域用电设备初期投资较大从而限制推广的,建议出台类似家电下乡等绿色电器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和广度。

表3 教师技术知识调查表

整体来看,教师技术知识调查的三个维度的加权平均数值都不是很高,说明应在技术知识方面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学理念的引导,充分发挥好教师在技术融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这是影响技术融入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应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其主动学习、运用新技术,为技术与教学融合转化夯实基础。

2.学科内容知识的现状分析

教师学科内容知识的现状从教师学科专业知识(CK1)、自我提升意识(CK2)和职业实践知识(CK3)3个维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表4说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但是,教师自我提升意识相对较低,需要教师加强对自身的约束。

表4 教师学科内容知识调查表

从整体来看,相比职业实践知识维度,教师拥有的专业知识相对较低,这与调查的对象有很大关联,在调查对象中拥有10年以上教龄的占80%以上,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才会出现表4的结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3. 教学法知识的现状分析

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的现状从教师教学法选择(PK1)、教学范围的确定(PK2)、课堂管理(PK3)和教学评价(PK4)4个维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教学评价排名靠后,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教师需要时常对自己进行总结,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弥补。

表5 教师教学法知识调查表

整体来看,教师在教学法知识方面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现状从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结合(PCK1)和实践知识与教学法结合(PCK2)2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结合的加权平均数为4.317,实践知识与教学法结合的加权平均数为4.193。说明教师能将专业知识与教学法完美融合,适合的教学法使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实践知识和教学法结合方面融合度偏低,这与大部分教师专注学校课堂教育、科研任务重、忽略与社会实践接轨有关。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有针对性的,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及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学校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5.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的现状分析

TCK的现状从技术的表征(TCK1)、技术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扩展(TCK2)对学科专用软件的掌握(TCK3)3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技术表征的加权平均数为4.073;教师在技术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扩展方面的加权平均数为3.817;教师在对学科专用软件的掌握方面的加权平均数为3.488。说明教师在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中的水平达到了中层水平。

6.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的现状分析

教师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的现状从技术与教学法结合(TPK1)、技术与评价的结合(TPK2)、技术对教学方式的改变(TPK3)和技术进行交互(TPK4)4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技术与教学法结合维度的加权平均数为4.061,排在第一位;教师在技术进行交互维度的加权平均数为3.963,排在第二位;教师在技术与评价结合维度的加权平均数为3.939,排在第三;技术对教学方式的改变的加权平均数为3.890,排在最后。整体来看,教师对互联网技术和教学法整合的理论知识掌握全面,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技术进行学习,但是,在技术的运用方面有些欠缺,这从调查的4个维度中排在最后的技术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看出。这与技术知识欠缺有一定的关联,要做好技术和教学法的整合,需要对技术知识进行强化。

7.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现状分析

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现状从技术、内容、教学法3个维度进行分析[5]。通过访谈得知,部分教师在技术、内容和教学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上存在疑惑,对三者之间的正确认识是教师掌握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基础。在涉及利用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方面的问题时,大多数教师还是很有自信的,这说明教师能够利用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6]。但是,在对技术与教学法结合是否有建设性的途径、技术如何依赖现有知识等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回答,说明教师对这些方面了解得不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整体而言,教师处于中层水平,需要通过培训等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全面提高。

(三)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培养路径

TPACK由7个维度组成,这就决定了教师TPACK能力发展水平的多样化,同时就会存在不同种类的问题。研究不以特例为准,而是根据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准,制定培养路径。要想提高TPACK能力就必须处理好7个维度之间的融合问题,它们不是完全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整体[7]。

1. 技术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三者间的培养路径

维持TK、PK和TPK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TK+PK≧TPK所表示的就是TK与PK之间结合所产生的效果要超过PTK所能带来的效果。TPK是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一般是由技术以及一般教学法相互作用产生的,也就是TK与PK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本质是对具体技术应用时教与学如何改变的一种理解。

从现代的教育技术的角度而言,可以设定是教学设计知识。针对表3和表5中的现状来说,只有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均衡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基于此,老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改进。首先,要改变教师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理念[8]。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多用具体实例来分析讨论,让教师更直观的感受技术与教学法融合的方法,掌握保持技术与教学法之间动态平衡的技巧。其次,突破技术短板。在制定教师技术培训前,要调查教师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以学得会、领会到、用得上、能减轻负担、促进专业发展为原则。同时,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比如优质教育资源库、云平台等供教师学习交流,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教师才能更好地突破技术短板。最后,技术与教学法融合转化。技术融入课堂是为了增添色彩,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所以技术融入课堂要保证课堂的流畅性和有序性[9]。技术与教学法的融合是相互间的转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多总结、再运用,就能掌握好TK、PK和TPK三者间的动态平衡点。

2. 技术知识(TK)、学科内容知识(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三者间的培养路径

维持TK、CK和TCK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TK+CK≧TCK指的是TK与CK之间的有效结合要超过TCK所带来的效果。TCK是指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是由技术与特定的学科内容知识进行双向互动产生的,指教师对新技术的学科影响以及使用技术合理表征内容的相关知识。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可以设定为教学资源知识,针对表3和表4的现状来说,将其之间的关系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条件。根据每个学科门类需要掌握的不同专用软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对专用软件的掌握,还要提高教师运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10]。其次,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环境。组建研讨会,通过分享教学经验、技巧,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提高老师TCK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开设学习交流平台,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建立学习交流群等,来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最后,教师在学校提供的良好学习氛围中要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把学到的技术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不仅能掌握专业技术还能很好运用技术解决难题。将TK、CK融合转化,达到TK、CK、TCK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3.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学科教学法知识(PCK)三者间的培养路径

维持CK、PK、PCK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CK+PK≧PCK指的是将CK与PK进行适当的结合,使其效果不小于PCK所带来的效果,PCK指的是由学科知识以及相应的情境综合形成的,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化”,PCK能够设定为学科教学知识。

从表4和表5来看,想要在这两方面进行有效的提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学校不仅要重视对教师定期的培训,还要检验培训的效果,不定期对其进行考核,督促教师养成主动提升自我能力的习惯。其次,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激起教师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比如出国留学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最后,教师把学到的技术知识运用到课堂中时,要不断听取学生们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地进行学习补救。在CK、PK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使CK、PK、PCK三者之间的融合转化达到动态平衡。

4.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方法知识(TPACK)7个维度间的培养路径

TPACK指的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其同时整合了技术、教学法以及学科知识,由以上所有的元素的知识进行综合而形成的。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可以设定为教育技术知识。CK+PK+TK+PCK+TCP+TPK≧TPACK代表了将所有元素进行结合之后所能带来的效果要超过TRACK的效果。教师TPACK能力的培养采用Matthewj·Koehler等学者提出的TPACK游戏法。培训过程中将TK、CK、PK相对应的内容点分为三类写在纸条上,分别放在红、篮、黄箱子中,让教师随机从其中的两个箱子中分别抽取一张纸条,然后根据抽到纸条上的内容来对第三张纸条内容做出选择,进行头脑风暴并做好讨论记录,强调尽可能实现TK、CK、PK三者之间的最佳匹配。游戏最后教师相互分享自己的设计依据,在分享中共同进步。通过游戏的方法使教师在模拟实践的过程中提升TPACK的能力,领悟TK、CK、PK与TPK、TCP、PCK之间的相互融合转化及TK、CK、PK、TPK、TCP、PCK向TPACK转化的要领,达到每个转化环节都能顺畅无阻。

三、结论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社会和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运用环境,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这一观念的积极接受尝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最基础的层面做起,把每一个层面需要的内容做好,通过实践融入教学中,让TPACK中的7个维度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融合转化的过程中发挥最好一面。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己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方法知识(TPACK)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三者维度教学法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读 书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