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综合种养试验总结

2019-05-15 11:52秦洁尹显燕
水产养殖 2019年5期
关键词:虾稻田块苗种

秦洁,尹显燕

(1. 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张家港 215600;2. 张家港市鸿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23)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其“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逐渐成为农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抓手。2017年起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80.7×667 m2种植区域首次开展虾稻综合种养试验,实现了小龙虾养殖产量89.5 kg/667 m2,水稻种植产量587 kg/667 m2的成果。在此基础上2018年继续探索性开展种养试验,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以便为模式的不断改良提供参考。

1 种养条件准备

1.1 稻田准备

1.1.1 田块情况 试验区域位于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红社区虾稻综合种养试验基地,分别由原稻田改建和原藕田新建。1号区域试验面积为186.7×667 m2、2号区域试验面积为94×667 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160×667 m2和80×667 m2。试验基地靠近长江水域,土质为沙土。池塘改造采用“田”字型,一沟一畦式稻田田间功能布局,保留机耕进出道路和原内部田块间隔开的田埂。田块四周开挖环沟,环沟呈倒梯型,上部宽6 m,底部宽4 m,沟深80 cm。

1.1.2 肥田栽草 上一年水稻收割完成后即对田块进行清整曝晒,1月下旬遍洒由鸿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底栖生物培养基(粉状,企标编号320582314194602),用量为50 kg/667 m2,后使用旋耕机旋耕,同时把秸秆旋耕粉碎回田沤肥。3 d后开始栽种伊乐藻,以长条状扦插方式为主,以每4m宽度间隔栽种,栽插间距60 cm×60 cm,便于水流畅通。

1.1.3 过滤进水 试验区进排水方便,进水水源来自农场支港,无污染,水质良好。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避免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池中。坂田水位保持在约20 cm左右,环沟内水位保持在1 m左右。根据水草长势逐步加水。

1.2 苗种放养

1号和2号试验区于4月12日至17日分批次陆续投放小龙虾苗种,规格大约为100只/500 g,个体大小均匀,体表干净,无明显损伤,活力强。苗种采购于湖北潜江,卡车长途运输,放养前用1‰浓度的高锰酸钾短时间浸泡消毒后即刻放苗。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虾稻综合种养区苗种投放情况

1.3 水稻种植

试验区水稻种植品种为“宁粳8号”,稻种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集中育秧后于7月15日至17日机插秧首次进行种植。

2 技术管理要点

2.1 投饲管理

4月18日起逐步开始人工投喂,主要以投喂新鲜小鱼、颗粒饲料、菜粕为主,投喂量约为2.5 kg/667 m2,每日傍晚前投喂1次。每隔10 d,投喂量增加约1 kg/667 m2,6月起随着捕捞上市投喂量逐步减少。

2.2 水质管理

试验区的水位由活动排水管道控制调节,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要求调节水位高度。在田块东北角安装水泵,使水流自东北向西南角微流动,保证水体有充足溶氧。水稻收割前提早排干水,方便机械收割。

2.3 水稻管理

插秧前使用测土配方肥17.5 kg/667 m2肥田,秧苗栽插完毕后,根据水质情况在5月加施1次自主研发的底栖生物培养基(液态)调节水质,用量为1.5 kg/667 m2。水稻病害防治采用提高水位至淹没秧苗,第2天放水的方式,在病虫害高发期前后用此方式3次以杀灭部分害虫和虫卵。后期约有3×667 m2水稻出现纹枯病但未喷洒农药,稻田杂草依靠人工拔除。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收获情况

1、2号试验区于5月31日起开始陆续起捕小龙虾上市,打样规格分别在11尾/500 g和12尾/500 g,采用放地笼捕捉,捕大留小,水稻于12月10日开始机械收割。详细收获情况见表2。

表2 虾稻综合种养区养殖收获情况

3.2 投入成本

在试验过程中,主要成本投入集中于苗种投放,详细成本投入情况见表3。

表3 虾稻综合种养区投入成本构成

3.3 产出

除去成本投入,1号、2号试验区每667 m2利润分别为3 035元和2 107元,2号区留田的小龙虾相对较多。

表4 虾稻综合种养区产出收入情况

4 小结与讨论

4.1 加强苗种运输管理,降低机械损伤

与上一年度相比,2018年试验区的小龙虾产量和效益明显上升,实现了平均产量110 kg/667 m2,小龙虾产值增加了825元/667 m2。上年度留田小龙虾苗种少,因此今年放苗时加大了投放量,由于苗种运输路途遥远,运输过程中管理欠缺,未阶段性进行洒水喷淋,对小龙虾的成活率势必存在影响。因此,今后在苗种的购买上要综合判断,既要考虑苗种价格,也要考虑到路程、运输、放养等因素对苗种损伤的影响。

4.2 提高稻米经济价值,遴选合适品种

虾稻种养田块与当地普通田块相比插秧时间晚,直到7月中旬才种植,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发棵生长。试验区当年的水稻未出现倒伏、产量平稳,一方面得益于前期施用了底栖生物培养基,其主要成分之一为腐植酸,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另一方面得益于2018年度大气候整体较暖极端天气少,相对延长了水稻生长期。由于试验种植了“宁粳8号”水稻品种,其大米煮熟后口感稍硬、粘性稍低,与苏州地区大多喜食软糯大米的习惯不符,因此6元/kg的大米零售价市场销量并不高,大多数为批发销售,并未能较好的凸显虾稻米的优势。综上所述,今后在水稻种植上需进一步把握好种植时间和品种,拓展虾稻米销售渠道,提升稻虾种养的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虾稻田块苗种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小龙虾红虾稻米火潜江“虾”比翼齐飞
浅析小龙虾产业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二)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科技养“虾稻”甩掉了“穷帽”
巨金米业带动潜江市产业园区发展措施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