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创新工作室长效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9-05-18 06:13赵春长
中国煤炭工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开滦集团公司成果

文/赵春长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张振林)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潮流的引领下,创新成为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各级煤炭企业工会组织积极为职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全员“动脑想”、全员“动手做”的生动局面。开滦集团公司积极利用职工创新工作室阵地,有效破解了各岗位中制约生产、安全、经营、降本、提效等一系列难题,但也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有效助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开滦集团公司共有统计在册的职工创新工作室48个,这些职工创新工作室分布于集团公司所属各个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团队在单位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绩

一是认识到位、单位重视。大部分单位领导注重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工作,购置各种设备、设施,配备基本的活动硬件,为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团队创造条件;在软件建设上,大部分工作室有相应的创新团队、领导组织、工作制度、活动目标,具备了创新工作室基本的软件要求。各单位工会有专人负责创新工作室的监管工作,部分单位行政主要领导直接抓具体工作。

二是活动多样、成果丰硕。各单位针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经营的需要,确定工作室的创新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效活动,实现了创新工作室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各单位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把工作室的建立场所贴近生产、贴近一线、贴近员工,有的将工作室建在了生产车间内,成果研发出来,直接就在现场试验,体现了成果转化的“及时性”,实现了“研用一体化”。

制定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管理办法》《职工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和《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并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率先制定实施了《加强职工队伍创新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两年一届的职工发明创意大赛,拓展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按照“三级赛制”,共征集职工成果5040项,集团总决赛征集成果1225项,成果数量、质量实现了新的突破。此外,每年还征集职工“五小”技术创新成果,半数以上的职工参与活动,基本形成了职工创新活动的大众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同时,集团公司各单位还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职工成果的转化应用。

2. 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工创新团队人员缺失或老化,主创人员面临断档。一部分创新工作室,特别是一些等级较高的工作室,都面临着创新团队核心人员老化的问题。集团公司级及以上创新工作室主创人员面临人员退休,后续核心人员培养普遍没有跟上,后继乏人的状况比较突出。

二是成果立项存在误区,“三贴近”成果有待开发。创新工作室需要职工在岗位上“贴近生产、贴近安全、贴近实际”,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创新成果应该是“小而精”“短而快”的成果。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创新工作室在成果项目的确定上追求“专利”和“先进”,脱离生产实际的较多,远离了职工创新主要是依托岗位创效、工作创新的主题。一些工作室创新团队,选题立项高深,脱离研发的实际能力,即使取得了创新成果又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缺乏交流,创新成果同质化严重,浪费了创新资源。开滦矿区48个创新工作室,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创新工作室较多,单位级创新工作室相同的更多。这些专业相同的创新团队都在研究同一个课题,发明创新的都是相同的产品。实践证明,各创新工作室的沟通交流有待加强,创新资源的共享、技术成果的共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强化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举措

1. 强化合力推进机制,营造创建环境

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将创新活动纳入党政工作实施计划,在打造现代化煤炭企业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创建活动开辟绿色通道。开滦集团公司通过创新工作室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大师”挂帅、职工参与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格局。

2. 强化物质保障机制,夯实创建基础

在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改善创建环境、加强基础建设上。开滦集团公司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集技能学习、革新攻关、成果展示、资料汇集于一体,加大了软硬件的投入,配备了如书籍、电脑、实验仪器等设备,并每年为工作室提供一定的工作经费。

3. 强化舆论宣传机制,扩大创建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力宣传员工创新的先进事迹。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有效扩大了劳模和大师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职工聚集到创新工作室,汲取营养,寻找动力,把创新工作室当成员工成长进步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

4. 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开滦集团公司十分重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相继建立了48个集团以上级和单位级劳模及工匠创新工作室,设立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园”,形成了“创新进室,转化入园”的职工创新格局。

按照建立园区功能定位,不断完善运营制度,搞好项目论证、研发、筛选与优化,将园区打造成职工“创、研、转、展、培”活动的综合体,实现由创意到创新、创新到创造、创造到创效顺利转化的终极目标,让广大职工的创新智慧真正成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5. 强化激励导向机制,调动创建热情

如何调动职工技术创新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关键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开滦集团公司从完善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入手,在职工技术创新机制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导向性上进行广泛调研,形成更为科学的考核机制。同时,对各创新工作室的活动情况及时跟踪,突出实效性的考核,分门别类进行评比考核,激发创新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创新工作室退出机制,实现职工创新工作室“优胜劣汰”,以此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6. 坚持“三个结合”,发挥员工创新引领作用

把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与劳动、技能竞赛紧密结合,努力推动劳动、技能竞赛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专业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锻造了劳动模范,而劳模创新工作室又推动了专业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展;把创建活动与搞好企业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努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把创建活动与公司“三节约”活动紧密结合,努力推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猜你喜欢
开滦集团公司成果
电力机械设备运行及维护
年年有“鱼”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开滦集团评述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份珍贵档案透视的日本帝国主义狼子野心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