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9-05-18 09:18赵红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专业

赵红霞

摘 要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学校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剖析解决教育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总结并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1制度引领校本教研规范运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为了使校本教研能够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我校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

1.1健全“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的管理体系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创建了“三横四纵”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确立了由校本教研领导组、教务处、教科室、年级教研组组成的“四级”管理制度。即形成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教师;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校长室、分管年级领导、年级组、教师这样一个网络体系。管理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校长亲自挂帅管理,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负总责,承担着校本教研的领导、协调责任,并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领导成员是校本教研身体力行者,要参与活动,指导教研,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领导的引领和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教研环境,使教师工作中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教科室负责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活动,教研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是相同、相邻或相近学科活动的基本单元;教导处指导并管理教研组的常规教研活动,承担着规划、组织、调度、培训的职能,分管年级领导组织并全程参与管理。全体课任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做到人人从事研究,在实践反思中提升学习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1.2细化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分组,有针对性地听课,及时反馈、做出评价;健全教务处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建立校本教研表彰激励制度,激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建立教师的业务档案,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1.3搭建平台,确保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

为使校本教研快速发展,学校创设条件,积极地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每学期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分别在周二、周三、周四进行语文、数学和综合科教研课活动;每学年都要开展“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此外,每月要求教师交一篇教学案例分析,展示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汇报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等。将校本教研融入教学全过程,渗透在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的每个细节中,使学校处处是研究之地,教师时时是研究之人。

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计划,较为完善的有效机制,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一整套行为规范模式,使得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知道该做什么,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做。这样,既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又确保了教科研的开展。

2以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发展意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有句话说得好:“理论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把学习看成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2.1教师读书活动

我们把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搭建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创设人文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在书香园地中得到滋养,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总体素质。因此,教科室每学期都会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道德素养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不同岗位的教职工推荐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在读书中与名家、大师对话,研究教育的真谛,关注并探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批判能力、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倡导教师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开始,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教育的得与失,撰写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在总结经验中提升理论素养。我们努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使教师在读书活动中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让自身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都有质的飞跃。我们开设周阅读推荐活动,由学校教导、各处室、年级组向全体教职工推荐优秀文章,以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我们重视教师读书成果的展示,在评选优秀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开展每期一次的读书活动测试,对于在读书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进行大力表彰,给予丰厚的书籍奖励。我们在校刊《耕耘》、校报《幸福家园》中专门设立“书海拾贝”栏目,择优刊登上优秀读书心得,让每一位学生、家长见证教师职业成长的幸福。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营造了一个“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完善、在反思中提升”的良好学习氛围。

2.2“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走出去”我们主要向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倾斜。每年、每学期学校都拿出一部分资金让老师到外面去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每年秋,学校不惜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两次精心组织全校语文、数学老师分别参加了“全国现代与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种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形式,对我校教師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及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进来”,请我们当地的专家来我校举行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今年秋天,又请来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桂贤娣为我们讲学。一次次的学习,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

此外,“一人学习,众人受益”。这是我校一贯倡导的做法。除了鼓励与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外,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让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把学到的理论传给其他教师,让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真正实现资源传导与共享。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常规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在于教师自身。而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也使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力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3.1撰写教学反思活动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老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做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撰写课后教学反思。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研究,这样就能促进教师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每上过一节课,教师总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案的后面写上教学札记。通过自我反思,不仅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还获得了情感的愉悦,精神境界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命价值的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3.2“诊断课堂教学”活动

“诊断课堂教学”是整合校本教研三大要素,即教学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活动主要通过多层面的听课来实施。

3.3专题式教研

这也是我们进行的一种教研方式,在教研活动前,先抛出一个专题,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等,老师们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充分准备,在教研活动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对策,从而指导教学。

3.4视频教研活动

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我们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窦桂梅、王崧舟、黄爱华等“请”到教师中间,播放他们的经典课例、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揣摩大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与大师对话,博众家之长为我们所用。还分别从北京、武汉请来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吴正宪、桂贤娣为我们讲学,逐步引导教师能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研究,从而推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4不断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源泉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此,我校不断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力求为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一个舞台,让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组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2009年4月底,由学校倡议,青年教师自发组建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这个自发性学术团体的成立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舞台,是我校教科研活动的一个新尝试。研究会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位成员在这个个性的舞台上交流教育故事、讨论教学案例、总结典型经验、展示自我风采,逐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功底。自青年教师研究会成立以来,大家越来越感觉到:研究会不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团队文化,营造出了一种轻松的交流和研讨氛围。

4.1加强校际交流

为了加强校际业务交流,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内涵,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锻炼平台。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与市内农村手拉手学校开展送课活动,自2010年春,我校又先后与安阳实验小学、信阳实验小学建立友好关系,组织校际校本教研交流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实现了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4.2创办校刊、校报,激励教师勤于笔耕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2007年9月和2012年9月,我校成功创办了校刊《耕耘》和校报《幸福家园》,开设了“教与学研究”“教研花絮”、“教育走笔”、“幼教之窗”、“书海拾贝”、“教师风采”“学生作文”等栏目。校刊校报的出版,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他们积极撰写稿件,为自己的文章能在校刊校报上发表而自豪,为学校拥有这一份小小的杂志而骄傲。教师们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也真正体验到教学研究的快乐。我们的校刊校报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及时向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介绍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动态,宣传了教科研成果,提高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知名度。

4.3建立博客,开展网络教研

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注册教师博客群,这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家、教师“零距离”的指点,同时也可将自己所做的教学研究通过博客在媒体平台上公开发表。

5帮助教师确立奋斗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目标管理理论告诉我们,适度的工作目标可以提高人的工作積极性。所以,我们一直认为,为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实施“名师工程”,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教坛新秀”者荣获“教学能手”称号,连续三年获得“教学能手”者为校级名师。荣获校级名师的教师则作为市级名师评选活动的候选人,以此激励广大教师勤努力,争名师。从而形成了“校级教坛新秀——校级教学能手——校级名师——市级名师——省级名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除此之外,学校教科室还专门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了个人业务档案,记载了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情况及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课题、论文、案例、教师各类基本功竞赛的获奖情况。每一学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反馈,对取得明显进步者予以奖励,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真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中真正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着力点应该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也就是把问题变成课题,使教师变成研究者,让办公室变成研究室。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更是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校本教研任重而远,征途上还须得快马加鞭!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专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