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的创新与发展

2019-05-18 09:18康素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图书馆

康素珍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云计算的不断推出,高校图书馆面对数量巨大、实时性高、多维度的海量大数据浪潮的冲击,也需要加强数据建设,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大数据时代对于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又有着“信息存储基地”之称的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结合作者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关于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创新与发展的策略和思考。

关键词 大数据 图书馆 服务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1大数据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

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也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心,创新教育的主要课堂。

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图书馆创建良好的环境文化,本着服务、奉献、创新、高效、优质的理念,依托丰富的馆藏与网络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准确、快捷地对各类文献、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开发,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1.2当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2.1图书馆资源建设和配套设施相对落后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下,读者的需求是简单的纸质文献资料以及相应的基本服务。数据时代移动通讯和网络媒体技术的运用,深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图书馆越来越需要优化现有的纸质藏书和电子资源配比,需要更多、更新的电子设备。

1.2.2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能力不足,图书馆信息中心地位逐渐减弱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前,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的中心地位毋庸置疑。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更多机构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建立规模庞大的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逐渐渗透到图书馆领域,例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等,他们为读者提供的文献在线检索、阅读、下载等服务,使读者得到了更高效、快捷的使用体验,这无疑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地位。

1.2.3图书馆服务方式单一、数据服务理念落后、水平偏低

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服务模式依旧是“以书为本”,大部分工作包括文献资料采集、整理编目等都是围绕书本进行,并未针对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2.4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馆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人员结构,学历水平、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图情专业、学科服务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职业倦怠现象严重,这无疑限制了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馆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2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

2.1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

在大学校园,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已接近100%。手机上网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人际沟通、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已经渗透了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图书馆继续依赖原来的实体形态开展服务,坐等读者上门,那么图书馆将会迎来因用户流失而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况。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读者通过数字阅读等新技术就可获取大量的文献或信息,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大量闲置、浪费,这无疑是对大学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一次严峻挑战。在如此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如何将大学生吸引进图书馆,如何将纸质文献资料阅读与“快餐式”网络阅读互补融合,这是大数据背景交给我们每一个图书馆人的问卷。

面对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应该从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从封闭性向开放共享转变,从被动等待向主动服务转变。图书馆应主动与互联网数字阅读融合,不再固守“以书为本”的传统模式,而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将整个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在以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电子邮件、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主的模式上,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摆脱被动尴尬的境况。

2.2提升图书馆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在计算机技术没有或者尚未较深地运用到图书馆服务中时,图书馆的服务基本局限于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复制服务以及其他运营需要的基础服务。互联网技术不仅带来了服务工具的变化,如图书借阅中电脑等相关硬件的应用、文献的网络检索、馆际文献传递等。而且“互联网+”等新技術成果也越来越契合人们的需求。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以及云图书馆的诞生,图书馆事业已经迈向了数字化、虚拟化、知识化、信息化时代,读者新的信息需求和认知水平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转型发展,需要不断总结和更新新形势下读者的新需求,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服务,成为知识、文化和信息的传播中心,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3高校图书馆创新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3.1优化图书馆内外部环境

图书馆环境包括由专业技术人员、馆藏体系、馆舍建筑、各类设备等组成的实体及虚拟环境。其中恢弘大气的场馆建筑、先进的内部设备设施是硬件基础,在此基础上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的软件要求。优化图书馆环境,必须从外部硬件设施建设和内部人文环境两方面着手,创建一种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首先要根据图书馆提供的外借阅读、参考咨询、电子资源检索下载、音像资料视听等服务,规划好馆舍内各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及服务功能的完整性,保证各区间互不干扰、井然有序,人流畅通无阻且动静分离。

其次要以读者为起点,更加人性化,营造温馨、放松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人文环境对读者的行为、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安装中央空调,提供免费电脑、全馆WIFI,热水、朗读亭、室内环境绿化等各类服务设施,高度关注读者的人体感观和心理需求。内部装饰设置要充分体现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艺术色彩,比如悬挂著名学者的肖像、名人字画、警句名言,定期举办各类艺术作品展览等,都有助于增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3.2简化管理程序,强化读者服务,不断优化和提升读者服务质量

实行一卡通管理模式,借助感应器、监控设施、自助借还等图书馆物业辅助设备,建立智慧型图书馆。只设置一道入馆门禁系统,读者只需要进行一次身份验证,就可以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查询、借还文献资料等活动。引入RFID 技術,进行自助座位预约、图书盘点定位等,节约读者时间成本,减少排队等候过程。服务工作模式要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从被动消极到主动积极进行转变。以尊重人性为基础实行人本化管理,重视读者的韧性需求,简化管理程序,强化读者服务。

3.3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和网络平台,拓展服务空间,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3.3.1根据新形势发展,优化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配比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对读者信息和借阅行为以及网络交互数据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的发现读者的需求,优化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馆藏结构。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结合用户需求,建立相应的专题数据库,通过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网络平台,使读者主动参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加强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3.3.2发展学科馆员,深化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是指具备乃至精通某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主动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科馆员需要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根据读者的学科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来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机制,方便学生根据学科分类来检索和获取专业图书资源和信息导航。学科服务需要积极进行阅读推广,开展讲座、读者沙龙、新生入馆教育等各类丰富多样的活动。因此,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学科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服务职能,塑造服务新形象有着深刻意义。

3.4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知识体系更新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已从单纯的资源服务转向文献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以及学科化知识服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人员学历、专业技术、信息素质等参差不齐,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缺乏专业的图情专业和学科服务人才,这极大的影响了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的创新和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图书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要完善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结构。通过招聘专业的图书情报、信息技术人才,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馆员队伍。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员工服务热情和阳光心态,提供微笑服务。最后可以通过成立读者协会,组织勤工俭学活动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进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来。这不仅能有效缓解图书馆现存人员不足的问题,也能适度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还能通过他们的示范和指引作用,使更多学生进一步了解图书馆,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亲近感,提高图书馆的有效利用率。

4结语

图书馆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新的形势,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借借还还的层面上,而要根据读者的新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阅读服务。不断地融合发展,利用新技术发挥各自的优势,重新构建图书馆新的内容和新的管理服务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大数据创新图书馆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