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5-18 09:18林汉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小学生

林汉辉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提高了学生分析数据、思考应用和创新意识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具体阐释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为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核心素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数学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当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陈旧,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仍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打击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数学课堂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数学教师应当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积极优化数学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核心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我国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逐渐获得的有特定意義的综合性能力,一般包括: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思维等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基本技能和数学策略的应用等内容。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2.1创设问题,摆脱思维局限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被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其学习,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容易形成思维僵局。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点,从而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方式。

以“加法与乘法的换算”的学习为例,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有关运算规律的题目,具体为:1+1+1+1+1=? 3+3+3+3+3=? 5+5+5+5+6=?

对于学生前两个式子,学生大部分都可以快速换算为乘法,而对最后一个则会产生一些困惑。这时笔者给予一些提示,学生也顺利列出了5?+6的结果,对于该解法笔者及时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5?-1的结果,让学生讨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最后一名学生正确说出了其解题原理,即将最后一个“6”拆分成了“5”和“1”。通过这种引导设问的方式,学生跳出了传统解题的思维局限,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其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大大减弱了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充思考的空间与时间。目前,经过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和亲身实践,一些高校的教育模式出现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师生互动学习模式、多媒体互动教学模式、数学实践教学模式等,但是数学教师在实际的应用中,不要照搬照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所教班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习惯按照课本的解题步骤进行讲授,习惯“常规解法”。这种教学虽然并无过错,但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一题多解的例题不胜枚举,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教学。以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题目为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传统的解题思路是,假设我们现在“砍去”每只动物的一只脚,则笼中脚有40-15=25只,接着再“砍去”每只动物的一只脚,则笼中脚有25-15=10只,这样鸡就没有脚只剩下有两只脚的兔子。所以,兔子有10?=5只,鸡有15-5=10只。虽然这种解题方式和适合小学教学目标,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大胆地跨年级教学,利用方程思想帮助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即,将鸡与兔分别设为x与y,建立方程,x+y=15;2x+4y=40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这种解法虽然不符合小学数学的课程计划,但是解题过程直观,为学生创新解题方式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2.3手脑并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而大部分数学课以讲述为主,教学内容难免枯燥,因而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以动手实践的形式结合起来,这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将抽象晦涩的数理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操作过程,并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时,首先将每6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并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些正方形的模具,接着设计问题:有两个相同的正方体上下叠加为一个立方体,其周长增加了多少,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操作后,所有的小组都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并为以后图形相叠计算表面积的问题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且正方体这一工具的应用,将抽象的几何问题变为直观的图形问题,让学生开拓思维快速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 张清元.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小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