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教学策略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9-05-20 03:48李忠琴雷娇娇刘雨欣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胞质绘图粒细胞

李忠琴,雷娇娇,刘雨欣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组成[1],学院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总学时120,理论学时56,实训学时64,理论与实训比例为1∶1.14,实训课程在临床检验基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学制3年,第一年主要为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年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三年为实习,专业课学时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1 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的重要性

外周血细胞的显微镜形态学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实用的、常规检验诊断技术,血细胞的形态直接反映了各种病理因素或相关的细胞水平病理变化,显微镜检查形态较为直观,有利于疾病的辅助诊断,与病理学诊断有着同样的临床价值。因此,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一般血液学检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同时也是细胞分类计数的“金标准”[2]。血液一般检验为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后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血液学检验做准备,血涂片为后续骨髓片的“奠基石”,有利于血液病的诊断[2]。而外周血细胞形态尤其重要,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2 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的特点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在当前大型的自动化检测仪器逐步取代手工操作时,当血常规结果触犯复检规则时,尤其是仪器出现报警时,我们就需要在掌握细胞形态学的前提下,结合临床通过复检,最终发出合格的检验报告单,避免漏诊、误诊[3]。形态学的经验需要长期多看血涂片标本及图片[4]。

3 绘图教学策略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临床检验基础实训课程中外周血细胞形态由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三部分组成。多媒体教学手段非常适用于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我们收集了大量外周血细胞形态彩色高清图片,制作成多媒体PPT课件图谱用于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图片时非常认真,但形态要点记忆不深刻,记忆时间较短暂,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探索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中将绘图法和多媒体PPT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中,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通过用多媒体PPT、显微镜下血涂片的讲解、显微镜下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中通过列表来比较血细胞特征。实验组学生增加绘图教学,强调形象记忆的重要性,并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类血细胞形态特点通过绘图的方式呈现到实验报告上,区分外周血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结构、颗粒的粗细、颗粒有无等特点,可以快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实验前,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按组准备彩色铅笔、橡皮擦。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要求在学生实验报告中先画一圆形,作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右侧为标记区。实训中以瑞吉氏染色后正常外周血细胞教学为基础,教学中,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掌握正常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如图1所示。

图1 外周血涂片绘图

3.1 红细胞部分

正常红细胞的生理性淡染区,红细胞部分注重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结构、排列。

3.2 白细胞部分

五类白细胞有着相似点,也有重要的鉴别点,对于刚接触血细胞形态的初学者,尤其容易混淆。通过比较细胞的直径大小、形态、细胞质的染色情况,胞质内所含颗粒有无、颗粒的特征,细胞核、细胞质的特征作为鉴别点,对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特点进行描述,通过作图的方式进行掌握,加强记忆。

3.2.1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作图分解为以下几步:画细胞膜,圆形,定下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其次画细胞核的轮廓,区分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同时以深紫红色团块状填充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细胞质部分分为“两部曲”,先用粉红色铅笔填充满胞质,作为背景,然后在此背景中,点缀紫红色的均匀的小点,作为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

3.2.2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作图相似于中性粒细胞,但胞质中用橘黄色铅笔画嗜酸性颗粒,均匀、整齐、粗大的颗粒填充满胞质。强调其特点,体现其如“剥开的石榴”的特点,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5]。

3.2.3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作图,将胞质和细胞核上用紫黑色铅笔点缀,排列杂乱、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周围的“红晕”,用粉红色铅笔作图,作为此类细胞的一个鉴别点。

3.2.4 淋巴细胞 外周血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先画细胞膜,圆形或椭圆形,定下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其次画细胞核的轮廓,细胞核所占比例较大,几乎占满整个细胞的空间,以体现其近似于“裸核细胞”的特点,同时以深紫红色团块状填充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核表面光滑;细胞质部分用蓝色铅笔轻轻填充满胞质,体现胞质薄纱状,犹如“蔚蓝色的天空”[5]。大淋巴细胞,则增加细胞体积,可在胞质中,点缀紫红色的不均匀的粗点,便于学生记忆。

3.2.5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体现细胞核的疏松、立体、膨胀感,胞质灰蓝或灰红,犹如“雾霾时的天空”[5],结合实际生活,更有助于记忆。颗粒尘土样、细小,作图时,通过锋利的铅笔尖端来体现细小的颗粒。

3.3 血小板部分

注重血小板的大小、形态,胞质的染色,颗粒的有无、多少,并估计血小板的数量,同时,了解聚集性和分布情况。一个月后,以PPT图片识别形式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识别考核,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以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87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绘图教学策略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中应用的态度,结果见表1。

表1 绘图教学策略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教学中是否有必要性

4 结语

绘图教学策略可以使细胞更加形象化、更为直观,便于学生掌握其细微的区别。绘图的过程也可以调节长时间观察显微镜带来的疲乏,增强学生对细胞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绘图是学好细胞形态的捷径,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在复习各类细胞形态要点的同时,在实验报告上绘图,不仅增强了记忆,又锻炼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6]。

猜你喜欢
胞质绘图粒细胞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BnaNTT1调控油菜代谢和生长的分子机制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 712的选育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绘图机器人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
秋水仙胺诱导牛卵母细胞显核的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