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9-05-21 00:34李成祥
考试周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问题少数民族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对民族地区优惠政策也是很多的,投入也日益增大。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都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进行布局的调整。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近年来住宿的学生逐年增多,这些住宿的学生离开父母呵护,在学校进行独立的生活,让部分寄宿的学生心理产生了茫然和不知所措的感觉,他们的内心世界孤独或焦虑。这样就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节奏。学校要对寄宿的学生及时地进行心理的疏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少数民族;心理问题;寄宿制度;心理疏导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东端,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为主,山脉纵横,沟谷交错,多崇山峻岭。位于县境中部的乌鞘岭横亘东西,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门户,也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天祝县地广人稀,经济困难,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尤其在一些牧区或半农半牧农村偏远地区,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寄宿制学校保障了我县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寄宿制学校对我县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而且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笔者调查发现,我县的寄宿制学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通过对天祝县部分寄宿制学校的走访发现,本县的大多数寄宿制学校都是在改善基础设施“物”的层面,对于寄宿制学校中的“人”关心较少,尤其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心很少。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寄宿制学校方面就要首先解决寄宿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笔者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探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寄宿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对策。

一、

关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寄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寄宿学生心理情感缺乏,孤独无助

众所周知,寄宿学生离开父母的呵护和监督,独自生活在学校宿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自立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自立”从某一程度来说牺牲了孩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但是对于寄宿学生来说,长期离开父母,很少有机会和父母交流(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寄宿学生没有手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里困难,很少有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二是手机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寄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无处倾诉,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情感缺失。如果寄宿学生心理情感长期得不到改善,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喜怒无常,甚至出现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一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融入班级的大家庭中。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衍生出失落感,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调查发现,近几年本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越来越多,他们背井离乡,使得当地的适龄孩子滞留农村,但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寄宿求学就显得那样的至关重要,也不失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但是孩子长期脱离父母亲的监管,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不讲究卫生、人品素质较差甚至养成偷窃等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容易导致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受到消极因素的阻碍。

(二) 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压力更加大,尤其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张,学生把考试看得特别重要,考试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天祝县,由于教育事业相对滞后,好多学校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好多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重视,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家长、学校、社会和学生自己。随着目前就业压力日益激烈,升学率成了家庭和学校追求的永恒目标。这样就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再者寄宿学生跟家长沟通的机会很少,就导致他们对考试产生了“考试恐惧症”,造成他们的心理焦虑和脆弱。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升学成为学校和家庭最为看重的,导致学生的身心不能正常地成长。

二、

针对天祝藏族地区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广心理现代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班级管理人格化的标志。师资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理教育队伍是促进学校的心理教育的基础,可通过培训、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渠道不断增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和开展心理教育的自觉性,打造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宿管生活指导老师、各科任老师为主体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

(二)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民族寄宿学校,学生很难向老师主动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可通过多种形式,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老师也应做好保密工作并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

三、 结语

少数民族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更受重视,这就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并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建霞,韩进学.少数民族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J].新课程,2015(7).

[2]虞蓉蓉.“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培養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德育,2009(3).

[3]齐春梅.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与行为研究——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3.

[4]柳春霞.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1(10).

作者简介:

李成祥,一级教师,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心理问题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