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研究

2019-05-24 14:21张卫芬李永梅钱茹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学模式

张卫芬 李永梅 钱茹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受到关注。文章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点,依托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的课程特点,以碎片化知识点为切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传播方式,注重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情境的构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反馈,促进高校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三维建模与工程图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方式、方法、习惯、途径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以“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课程为例,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应用型本科学生机械制图的能力,为培养三维数字化创新人才和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实践参考,有效推进现代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1 当前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高校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以教师教学为中心,教材和教具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学生的应用、分析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且由于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不浓,无法因材施教。

(2)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大量的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师讲解完毕后,学生只能凭印象、理解、笔记、课本内容等进行复习,课堂教学情境无法再现,无法为学生提供高效可靠的复习手段,造成学生对知识要点掌握不牢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倦怠感和厌学情绪。如何有效地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3)现代教育所要创造的是一种数据自由流动、信息共享、相互交流、互动合作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交互式学习的需求[1]。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及移动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教师和学生如何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做到课内和课外的有效连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堂和课外并重”,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组建教与学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

(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校园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但社会化资源信息整合程度不高,教学资源库不够丰富,将国内外优秀的课程资源整合到本校教学资源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丰富性。

(5)传统高校教学评价主要集中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阶段性成绩为主要依据,评价依据和评价信息呈现单一化、碎片化,不能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估与评价,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2]。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课堂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2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微学习理论为指导[3],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点,依托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传播方式,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注重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情境的构建,针对“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课程,采用微信平台构建课程公众号,完成教学资源库的课程网站建设,探索互联网与教学活动融合的结合途径和方法,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1 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空间,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料和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师为主体到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为主体、开放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格局。网络环境下,学生如何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库有效地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和教师教学方式混合化的特点,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方面构建教学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2.2 多种信息资源库建设

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模式变革,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构建以“三维建模与工程图”学习为目标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课堂回顾、错题强化、师生互动、作业下发、微课学习、学生反馈、在线答疑几大块。其资源形式包括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本、课件、教案等。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的情境创设,以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限制,随时都可以进行预习与复习,并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互动交流。课程网站属于优质教育资源库的一个重要内容,存储海量的各类教学文件,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获得同样的课程学习体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给学生随时获取和复习新知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通过课程网站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时效丰富性和永久保存性。课程网站内容包括教师队伍、教改教研、课程教学资料、方法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认证培训、网上学习、师生互动、课程案例等。

2.3 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从教师角度来说,微课制作、课程微信公众号操作、课程网站建设等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执教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想不想用、会不会用、用得怎样”等问题,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及考试成绩分析等多种途径对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价[4]。从学生角度来说,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平台的交互效果等方面来检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课程网站,学生可进行信息反馈,将课程、教学、反馈、评定等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修订学习,落实以评价促进教学。此外,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合理地设计并有效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在研究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方面作進一步探索。

3 结语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和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交汇融合,创新和发展教育是趋势所在。互联网络平台的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立,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5],分析学习者的兴趣、能力、目标,有效配置教学资源,全方面深刻变革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在应用型工科学校的教学中,尤为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实用性和探索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着教育的进步,“互联网+”环境下所带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现代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家志.建构主义理念下物权法学课程信息化的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17(6):50-53.

[2]姚胜昶,俞侃.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分析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252-253.

[3]邵华,喻惠群.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6):37-46.

[4]谷增军.引入翻转课堂理念构筑“教学做”混合式教学模式[J].财会月刊,2017(6):88-91.

[5]黎文,敖文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2-116.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