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19-05-24 14:21熊芳芳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翻转课堂微课

熊芳芳

摘 要:文章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为出发点,详细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课前学习、课堂讨论、课后反思等过程。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实践学习,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自主锻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没有完全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对于学生在课后通过视频学习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书本资源不同的是,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移动性和便捷性。学生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微课视频都短小精炼,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对课堂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与傳统的书本资源不同的是,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移动性和便捷性。学生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微课视频都短小精炼,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对课堂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自主锻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没有完全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对于学生在课后通过视频学习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office操作与使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和ACCESS数据库。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及基本的编程思想,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合班上课,班级人数达到80人以上,不管是理论讲解还是实践操作,教师很难做好兼顾所有学生,因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参次不齐,有的学生课堂上也容易分心,玩手机、开小差的学生各班都存在。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效果不一,学生基础相差很大,进行分层教学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的教学情况,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反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在课堂上就重点问题集中解答,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提高,问题也得到解决,因此,借鉴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势在必行。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笔者以“计算机基础”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为例,对各部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将之制作微课。公共基础知识分为20个考点,分别来自4个章节,主要是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

2.1 实践内容

下面就以“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知识为例,按照课程开设初期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展开实质性的研究。主要涉及内容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1]。对于重要且操作性强的几个知识点如: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栈和队列、树与二叉树、查找技术、排序技术,进行微课制作,并实践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视频学习资料,还要设计相关的练习供学生学习之后的辅助提高,学生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下次上课前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同学们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统一解答,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 实践对象

本次对象选取的是健康专业17级的学生,学生的课堂环境主要是学校机房,学生通过之前的视频学习,在课堂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个别疑问通过课堂和教师、同学的讨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3 实践过程—课前学习

比如在讲到“树和二叉树”的知识点时,学生通过课前的视频学习了相关知识点和树的几种遍历方法,知道了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直观地来看,树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树是由n(n>=0)个结点构成的有限集合,n=0的树称为空树。同时也明白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型结构,特点是树中每个结点只有两棵子树,且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

有了树和二叉树的概念后,对二叉树的遍历有了初步认识,知道遍历是指按某条搜索路线寻访树中每个结点,且每个结点只被访问一次。通过视频中的动态演示,也直观了解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不同,也知道了3种遍历方式的操作步骤,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和之后的对应练习,可以很快地熟悉这部分知识并应用到具体的操作中去。对于这其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学生可以记录下来,最后提交给教师。这些问题主要是体现在:如何根据二叉树的两种遍历推算出另一个遍历;二叉树层次很多的时候,遍历的注意事项;二叉树结点个数的计算问题等。

2.4 实践过程—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对于课前提出的问题先大家讨论共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教师统一解答。

比如如何根据二叉树的两种遍历推算出另一个遍历,可以根据二叉树遍历的规则,先利用提供的两种遍历结果找到根节点,并分出左子树节点集和右子树节点集;同样利用遍历规则分别找出左子树的根节点及右子树的根节点;依次类推,可以画出整个二叉树,得到二叉树之后,任何遍历方式就迎刃而解了。

这些问题统一解决后,对学生课前的练习进行点评,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可以让同学上台来介绍学习经验,学生的现身说法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最后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2.5 实践过程—课后反思

研究结束后,对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或进行个人访谈,收集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想法和建议。比如在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课前视频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并表示愿意继续自主学习,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总之,对于17级健康专业的学生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并实行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综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研究表明,学习能够接受这种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上讨论解决问题、课后反思掌握问题的教学模式。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在讨论中学会了与人交流,最大化地促进了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带来了正面影响,为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命题研究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本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