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

2019-05-24 07:21郑芳芳
求知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郑芳芳

摘 要:审视现在民办高职教育现状,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除了学习到一些专业知识外,办事能力弱,动手能力差,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同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学校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文章作者提出,要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多维度、多任务、多线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120-02

一、概念界定

1.素质

“素质”不仅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且指丰富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义概念。综合学者的分析,素质的特点可归纳为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现代的素质多指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人才素质等。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二、素质教育发展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2009年4月19日,温家宝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和活力源泉,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重点”。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需求与缺失

1.社会需求

高校的素质教育终究不同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培养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阶段,是要让学生平衡过渡到社会,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张延明教授指出,21世纪最需要的技能包括五大部分,分别是口头表达95.4%、合作意识94.4%、工作态度93.8%、书面表达93.1%、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93.1%”,这五个方面,更多侧重于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能力缺失

就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最欠缺的是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缺失。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这里所表述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

无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语言表达,都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历程,言之有理的思维一定是具有逻辑性的,而学生无论是课堂回答问题还是课后办事交流,常常会词不达意,这说明他们外在语言表达下的内在思维仍存在问题,缺少章法,缺少逻辑,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仍为思维能力的缺失。

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书面语言混乱等现象和专业无关,和学习态度无关,要提高和改进,这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2)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批判性思维是这些年的时髦词汇,在中国人眼里,“批判”指的是对错误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贬义词,其实不然。批判性思维不等于否定,而是谨慎反思和创造。批判是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无关对错,无关肯定与否定,是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去感知和认识。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和创造性的核心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激发思维和创造性,要提高敢于竞争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用批判的態度、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去处理问题是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当今中国大学生形成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策略

1.态度和观念

态度指导行为,在高职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被认为是成绩较差、自制力较差、态度较差、水平较差、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就是要纠正身上的不足,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持舍我其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所谓的“差学生”。学校和教师要明白:正是这种“差”,教育才有了空间,学生才有了上升的通道。

学校和教师要从心底打破原有陈旧的观念,发自内心去关注学生、去关爱学生,抱着积极的心态和信念为学生拾遗补阙。

2.方法和技巧

在素质教育中光有积极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讲方法、有技巧才能事半功倍。无论是口语、书面表达能力还是批判性思维能力都是需要训练的,熟能生巧。

(1)学校层面。学校先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负责,合理规划课程,适当安排选修课,用多维立体交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学校常常会用突击性考试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素质教育问题,这样的方式对能力的培养是暂时性的,学校设计的课程中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以便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呢?换一种方式,如果学校开设一门叫“语言表达”的公共必修课会有什么反响?学生会想:我说话没问题,为什么还要学习这样的课程?家长会想:我给孩子交了那么多的学费,专业知识不教为什么教些没用的?这里的矛盾点到底在哪里?这是家长与学生期望和现实需求的不一致。那是什么样的现实造成了这样的不一致?我认为还是社会观念的问题、教育理念的问题,只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观念达成一致,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学校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要开展更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各年级和各专业(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搭建互动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在公共场合多表达、多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打开心扉融入团体,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更加有效。

(2)教师层面。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层面考虑的问题,还需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每门课程上,高职学生已经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已经不需要手把手地教,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一名教师的根本。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要身体力行地感染学生。教师要打破传统,改革一份PPT到底的教学模式,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这会对学生的口语、书面、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有积极的提升作用。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需要每位任课教师积极组织与引导的,教师要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问题深入追问。

不管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与辩论还是课后的书面集体作业等,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学生,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在非学科的薄弱环节也得到训练与提升。这本身对教师就有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尝新、变革,有针对性地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

如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中都能够积极地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从学生出发,那么学生不管是在每一堂课内还是课外,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训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每天的一个小进步将会成就三年后的大进步。

教育兴国,时不我待,高职学生素质的提高将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的努力来造就,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蜕变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杨江南.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叶晓鹰.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