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思想下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

2019-05-27 12:40■常
质量与市场 2019年19期
关键词:精益业主损失

■常 闯

(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引 言

目前,精益思想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层次更加深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显著。可以说基于精益思想的成本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未来企业成本管控的主要发展趋势。精益思想和质量成本管理的深度结合,使精益生产理念和质量成本管理理念深度融合,对传统质量成本观念当中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了优化改造,是企业贯彻落实低成本策略的核心思想。建筑相关产品与其他类型的产品在性质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应用在施工企业当中会适得其反。施工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自身企业的特性,准确认识质量成本,通过适当的管理方式,在提升建筑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质量成本的支出,最终实现施工企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步提升。下文中笔者将对此展开详细的分析论述。

1 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理念的局限性

1.1 忽略了业主的建筑质量需求

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理念秉承的是“最优质量水平”的管理思路,具体来说指的是通过预测、规划、控制、核算以及分析等技术手段,将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控制到质量成本最小的状态[1],最终实现最优质量成本的管理。这种管理理念关键的局限点在于,最佳质量水平和最佳质量成本都是针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的,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考虑到业主本身的质量需求,在市场经济发展,客户忠诚度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这种质量成本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成熟,势必会陷入到一个误区当中。

1.2 片面强调质量检验的作用

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理念认为,鉴定成本和产品质量呈现同步提升的关系,只要增加鉴定成本,企业产品的质量就会得到阶段性的飞跃,最终化解质量故障所带来的损失。但是产品的质量在于人的生产能力,高质量建筑产品的生产员工同样具有非常高的工作素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施工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施工技术水平又决定着施工动作的完成质量[2],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局限在事后检验当中,检验的范围非常狭窄,无法从根源上加强产品生产的质量,因此这种质量检验方式无法完全消除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成本,这是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在施工企业当中的又一局限性。

1.3 内部损失和产品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脱节

在传统的质量成本模型当中,产品质量的提升会减少质量故障的损失,此规律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应用范围局限于普通的制造业当中,在建筑产品当中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由于建筑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经历多次的调整和返修,因此内部损失和建筑产品质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就不会成立,反而会呈现正比例的关系[3]。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施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与内部损失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的关系走势如图1所示。

在图1当中,建筑产品所产生的质量故障损失和第一次生产的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若一次性生产的建筑产品能够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那么质量故障损失就不会产生。如果一次性生产的建筑产品没有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那么质量故障损失就会相应产生。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重点关注内部损失的控制,忽视了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控制,导致质量成本控制的时效没有达到最佳。

图1 施工企业内部损失和产品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

2 基于精益思想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原则

精益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于消除一切浪费,在施工企业当中,消除成本浪费的关键在于不增加业主质量的浪费,若想实现这一点,企业在通过精益思想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时要遵循五项实施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2.1 价值定义原则

从现代化商业视角上来看,施工企业生产的建筑产品的定义人是业主,与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定义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以业主的视角来看,一切不增加建筑产品质量的资源消耗都属于多余消耗,因此预防成本当中所包含的评审类费用、供货质量保障费用以及鉴定工作生成的费用都无法为业主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消除。此外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特殊的附加性费用例如建筑产品的质量管理费用、质量奖金支出等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不能一次性进行消除,需要针对其变化规律的状况进行控制。

2.2 价值流识别原则

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是由多个主体共同组成的,价值的主要流向为:业主→设计单位→材料采购→施工生产→产品交付。这些产生质量成本的主要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质量链,最终将这些涉及建筑产品质量的环节连接成一个系统化的质量功能网络。建筑产品的质量随着质量链的流动,就会形成质量成本。鉴于上述分析,施工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时,不能单一地针对于企业本身,要将管理工作的覆盖面积拓展到整个质量链当中,立足于质量链的整体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2.3 价值流动原则

施工企业在创造建筑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创造过程中断或者回流的情况,就会造成成本的浪费。[4]。施工企业在质量成本的实际控制工作中要从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两方面入手,重点对价值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造成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的具体原因,从而对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4 需求拉动原则

施工企业基于精益思想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时,要注重以业主的实际需求为开端,带动建筑产品的质量在质量链当中流动,使生产出的建筑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意识到的是,超额满足需求不会给企业带来实际性的收益,即使建筑产品的质量高于业主实际需求质量的预期,业主也不会承担这部分预期价值[5],这也是施工企业的特性之一。因此企业在拉动需求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控质量过剩的损失,将建筑产品的质量控制在业主的需求点上,进而为企业谋求最大的收益。

3 基于精益思想下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帮助全体员工树立质量成本主体意识

质量成本意识指的就是节约和控制质量成本的理念,在施工企业当中,全体工作人员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都要树立牢固的成本意识,将施工任务和质量责任成本直接转移到为建筑产品提供增值能力的员工身上,每一项成本任务需要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或每一个工作小组当中,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承担质量成本。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树立一种契合于精益施工模式的精益质量成本管理新理念,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都需要保持强大的责任意识,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成为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成本的形成主体。

施工企业需要鼓励和扶持各个层次的员工通过质量循环等方式,对质量成本进行持续的改进,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依照其工作角色被分配到施工企业的质量价值链结构当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员工一定的质量成本决策权[6],使员工得到改进质量成本的机会。此外,企业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精益生产思想的教育,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对员工进行多技能轮岗培训,对每一名员工在工作环节当中的质量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价,保证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为实际工作做出贡献。在这种模式的保障下,施工企业员工就会全面重视自己的工作质量,在工作中全方位细致化的控制质量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3.2 对施工方案设计环节进行精益化管理

随着产品质量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许多质量管理专家认为,产品的质量问题大约有20%-35%是设计阶段问题所导致的,施工企业同样也不例外。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不能单一的集中在施工生产的过程中,对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同样也非常重要。从具体层面来看,与施工方案设计相关的质量成本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施工方案评审阶段所产生的设计评审费用;第二部分是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各种类型故障损失;第三方面指的是施工企业所制定的施工方案中,由于成本因素的忽视所造成的质量过程损失。

一般情况下,在施工方案的设计阶段,产生的成本在生产总成本当中的占比非常小,仅占10%左右,但是其对后期建筑产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这种影响会随着建筑产品生产流程的不断深入而扩大,最终给企业带来大量的质量成本消耗。因此,施工企业需要通过精益思想在施工方案的设计阶段进行综合性管理,借助并行工程的能动预作用对施工方案的设计质量进行把控。

并行工程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指的是企业在共用信息平台支撑下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并行工程在使用中的最大优势就是将业主、施工企业和材料供应商三者整合,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同步进行考量,业主对设计方案的具体进度和质量进行实时监督,能够随时提出施工方案在质量上存在的偏差,施工企业需要以施工方案为基础进行人员调配,保证施工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符合相关标准,施工材料供应商要以此为依据对实际的生产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此外,施工单位在并行工程信息平台当中还能够对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7],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反馈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问题进行重新设计。并行工程的运行在施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于施工方案质量以及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提升能力是非常显著的。运用并行工程还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从根源上化解了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成本的影响因素。

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要与设计单位和业主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使业主在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技术支持下准确了解建筑产品的具体质量水平。针对于工程设计阶段的复杂性,在设计方案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设计与施工工作存在差异的情况,因此为了提升施工企业在工程设计环节当中的能动作用,消除后期的质量成本影响,施工企业需要派出相应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工程方案的设计工作中,在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展开的同时,施工方案草稿的设计也要同步展开,这样能够对设计方案的精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检验,从而保证设计的质量。

3.3 对质量故障损失和质量保证成本进行精益化管理

3.3.1 质量故障损失的精益化管理

质量故障损失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把控建筑产品第一生产阶段的质量水平。施工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精益化的角度,从根源上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质量意识,使建筑产品真正做到成为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

为了增强第一个生产阶段所产生的建筑产品的质量,降低并消除从中产生的质量故障损失,企业要通过建立分析模型的方式,提取出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8]。之后再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质量故障损失的具体因素进行管控,对质量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全面消除质量故障损失。

3.3.2 质量保证成本的精益化管理

在精益化管理的状态下,预防成本当中的设计评审费用、供货质量保证费用以及进货检验相关费用可以全面消除,而其中的施工成果检验费用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针对于建筑产品完工部分,它是检验过程中必须产生的一种鉴定成本,因此无法通过精益化管理消除,但是针对于其他的质量保证成本。其他类型的成本都要以全面消除为最终目标。

从具体措施上来看,施工企业需要对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精简化处理,如果企业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消除质检部门,让全体工作人员加入到质量检验的环节当中,从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全面降低质量保证成本。该措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逐步落实,最终在施工企业内部树立一种“质量源于生产”的意识,进而在根源上降低相关的质量保证成本。

总 结

综上所述,精益化管理思想对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施工企业所生产的建筑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差异,摒弃传统成本管理思想当中不适用的部分,准确把握精益思想下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具体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应用。

猜你喜欢
精益业主损失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PPP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研究
浅谈业主方对工程的项目管理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