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

2019-05-27 07:34郝长宏包永欣相永梅侯志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疱疹皮疹带状疱疹

郝长宏 包永欣* 相永梅 王 健 侯志鹏

(北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针灸室,辽宁 沈阳 110840)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1]。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患部皮肤灼热感及神经痛为先驱症状。在一定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或群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成水泡。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中线,有时在中线的对侧[2-3]。笔者自2009年以来,运用电针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8年2月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6~70岁;病程2~10 d。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带状疱疹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x±s)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2],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局部淋巴结常肿痛。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根据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痛,一般可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诊断治疗大全》[3],多见于春、秋季,患者以成人居多。皮疹好发于腰肋部、胸背部,其次为面部,也可发生于四肢或其他部位。发病前常有情志不畅、轻度发热、疲倦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局部皮肤往往先有灼热感或疼痛感。也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出现皮疹的。开始的时候局部出现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至黄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若干水疱排列成带状,呈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1.3 纳入标准 (1)经皮肤科确诊,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的[4];(2) 出血凝血功能正常的;(3) 知情并同意接受针灸疗法的。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的[4];(2)凝血出血功能异常的;(3)不能接受此针灸疗法的;(4)合并有其它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者,和不能配合的精神疾病患者;(5)病灶在头面部等其它不适宜此疗法的患者;(6)对皮肤科用药过敏不适应的患者;泛发严重感染者;(7)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西药常规治疗(以皮肤科的建议为主):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应用泼尼松10 mg/次,3次/d,连用1周;予以阿昔洛韦乳膏外擦,4次/d;阿昔洛韦片口服,0.2 g/次,4次/d,严重的需要静脉滴注;止痛药可以选用布洛芬、扶他林等;(2)局部理疗紫外线照射[2]。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围刺和刺络拔罐放血治疗。(1)电针围刺:患者一般取卧位(具体视病变部位而定),充分暴露患处,局部以75%的医用酒精棉球消毒。沿皮损分布区域消毒,用消毒后的针灸针,以局部围刺取穴为主,如疱疹在胸腹部,还要在脊柱部配以相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无论有否皮损;针刺后在围刺和相应夹脊穴连接电针仪,波形选择密波,时间以40 min为宜,1次/d;(2)消毒后的皮损部位,用三棱针或2 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皮损部点刺,宜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视疱疹面积大小,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迅速拔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10~15 min,隔日一次。

2组在治疗20 d后进行疗效比较。

1.5.3 注意事项 (1)放血前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最好采取卧位,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面色;(2)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3) 气血虚弱、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使用此法。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皮肤科“蛇串疮”的疗效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制定。VAS评分法为,在记录纸上化一条长100 mm的横线段,其左端为0写“无痛”计0分,右端为100 mm写“剧痛”计10分,让患者在线段上面一点表示当时的疼痛程度。治愈:疱疹脱落或结痂 ≥9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显效:95%>疱疹结痂≥70%,0<疼痛评分≥3,治疗后疼痛降低2个等级;有效:70%<疱疹结痂范围在≥30%,3<疼痛评分≥7,治疗后疼痛降低1个等级;无效:疱疹结痂 <30%,7<疼痛评分≥10,治疗后疼痛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例数×100%。

2 结果

表2 2组带状疱疹患者疱疹结痂率和疼痛评分比较(x±s,分)

2组疼痛的治疗前评分比较☆P=0.92>0.05,说明2组在治疗前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0<0.01;同组与治疗前比较△P=0.00<0.01,说明2组在疱疹结痂率上及减轻疼痛上不同。

表3 2组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比较 (例)

由表3算出P=0.001<0.05,说明2组疗效不同。

表4 2组带状疱疹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例)

2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访3个月后,加用电针围刺和刺络拔罐的综合疗法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

3 讨论

带状疱疹即中医的“蛇串疮”,其发病多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所致。根据《内经·针解》谓“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素问·血气形志》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用围刺后电针加刺络拔罐放血的方法,能疏通经络气血,清利肝胆,清泄肌肤之热毒,加上拔火罐以热引热,使毒邪外达,达到去瘀生新,清血中湿热毒邪,经脉通则疼痛自除。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镇痛,针刺还可以使炎性病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抑制炎性物质渗出,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围刺能够改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使病损部位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改善局部神经营养功能,促进皮损的恢复。刺络拔罐放血可以是郁热邪毒尽快随血而去,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生理应激系统,改善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淤滞等病理变化,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痛阈提高,免疫功能加强,同时可以激发神经细胞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分泌,发挥与吗啡类似的镇痛作用,有效缓解疼痛,到达祛瘀生新,通络止痛的作用[7-9]。由上面两表及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且相同的疗程内,在疱疹结痂率和减轻疼痛方面治疗组都要优于对照组。因此,运用电针围刺和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等特点,同时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本文编辑:李海燕 本文校对:柴军平 收稿日期:2018-11-20)

续断

药材鉴别要点

续断药材品呈圆柱形,略扁,有的微弯曲,长5~15 cm,直径0.5~2 cm。上端较粗,向下渐细,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显著凸起纵皱与凹陷的沟纹,皮孔横裂及少数须根茎。商品药材多截切成段。质软,久置后变硬,易手折断,断面不平坦,微带角质,横断面淡褐色,圆形或扁圆形,边缘屈曲不齐,皮部褐色,其厚度约占木部一半,形成层略呈红棕色,木部淡褐色至灰绿色,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微显绿色。味 甘、微辛、涩,有类似龙眼之气味。

饮片鉴别要点

续断饮片呈类圆形的厚片,直径0.5~2 cm,外表皮灰褐色至黄褐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墨绿色至棕褐色,木部灰黄色至黄褐色,可见放射状排列的导管束纹,形层部位多有深色环。气微,味苦,微甜而涩。

猜你喜欢
疱疹皮疹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夏季警惕汗疱疹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