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高职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2019-05-27 07:34张先庚王红艳陈劲松付能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院岗位考核

张先庚 吴 萍 王红艳 陈劲松 付能荣

(1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办,四川 成都 610100;2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1]提出以校企一体化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主要目的是利用“校院”双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衔接。我院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遵循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对口高职为切入点,在2016级全日制对口高职护理班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验班,实现了“校院一体化”人才培养,加强了“双导师”师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现介绍如下。

1 对口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2],校院一体化协同育人,以岗位胜任力为出发点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以稳定的师徒关系为基石,临床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为载体,“双导师”传授知识,让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核心理念整合,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利用学校与医院的双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有效的实现“厚基础、精技能、强特色、重人文、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工学结合、医教协同”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对口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对口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工学结合”培养路径,学生在3年学习中,理论教学与临床岗位教学交替进行。其中前2年按30%、60%的教学时间临床跟岗学习,第3年实行全面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由学校与医院双师型教学团队承担,以稳定的师徒为基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学校与医院双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实现理论在学校,实践在医院,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导师”教学运行及监评、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并构建了该模式下护理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质量的监评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1 重构人才培养目标 参照《三年制高职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3]和护理专科教育目标等文件,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用人单位人才能力期望,确定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构建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结构,构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护理专业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操作与工作业务能力;具有现代护理理念和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临床各科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保健工作以及初步开展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 整合课程体系 组建“校院”专家团队,在用人单位岗位职业能力期望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岗位任务过程分析,同时考虑学生成长规律、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构建以“深理论、重人文、精技能、求创新”为背景,从护理工作岗位职业群需求出发,贯穿以“岗位胜任力”的教学路径,完成护理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及个体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整合专业理论课程,减少重复教学内容,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及工匠精神养成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岗位能力需求的衔接结合。同时,根据人才培养需求,编写“校本”实用教材。

2.3 建立校院“双导师”教学运行及监评机制 “师带徒”是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特点,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4]。遴选临床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组建“双导师”团队,通过“内培外引”“集体备课”“说专业、说课程、教学设计培训”“教学师资说课比赛”等加强校院师资培训培养与交流,实行“校院一体化”管理。通过“校院一体化”教学,强化理论的深度,提高实践的应用性,实现“医教协同”,使护生在学校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中提升职业能力。建立现代学徒制师资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学校与医院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准则及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听、四督、四评”立体化监评体系、日常管理、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届满考核的动态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医院、学生“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及时对教学质量反馈并进行改进,保障导师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 改革教学评价手段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输出有用的人才,学生考核评价是反应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目的[5]。传统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以终末理论考核为主,忽视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能力的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突出职业岗位技能能力评价,坚持过程考核,理论考核突出专业核心知识掌握,综合考评成绩包括平时实验实训、小组专题讨论、期中考核、考勤、课堂表现等综合因子;另一方面,重视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采用客观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展现;其次院内考核还包括临床师傅教学评价、学习过程记录、过程性考核、校内任课教师巡视记录、带教医院巡视督查等,定期反馈教学效果并进行方案修订完善。通过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促进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完善中提高培养质量。

3 改革成果

3.1 高职护理教育研究内容创新 本研究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社会护理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借鉴国内外学徒制人才培养思想理念,结合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首次全面探索适合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对口高职护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医教协同”的职业教育理念、重构了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对口高职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组建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及实用性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了高职护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3.2 建设对口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用人单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医院环境与文化体验—理论—跟岗学习—理论—顶岗实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理论课程在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指导下,一方面,整合专业理论课程,规避重复课程内容,以提升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主;另一方面,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加大人文科学、创新创业课程比例,提升学生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素养,促进学生养成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创新精神,以及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公共基础课程中,以任选课的形式增加了人文和文化课程比例,且必须选修艺术类1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整合为《基础医学》一门课程;将专业课程整合为临床护理综合一(含护理学导论、基护、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急危重症护理)与临床护理综合二(含老年健康照护、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基础)2门课程。

表1 2班护生护理综合能力考评结果比较 (x±s,分)

3.3 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中期后,采用护理综合能力考评量表从护理程序应用、护患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临床应变能力6个方面对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考评。该量表在2012年《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方案》[6]中的护理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表基础上修订而成,预实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a系数为0.78。结果显示:试验班学生整体岗位职业能力明显高于常规人才培养班(见表1),专业培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肯定。

3.4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内培外引”“集体备课”“说专业、说课程、教学设计培训”“教学师资说课比赛”等方法,提高了学校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技巧。整合了学校与临床双教学资源,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我院顺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7]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及《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8]加强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探索校院合作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供需平衡机制精神,改变了传统以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性与先进性,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以稳定的师徒关系为纽带,早临床、多临床,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校院一体化”合作,构建了适合于对口高职护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学校与医院的优势资源与教学环境。对于“双导师”经验不足,教学管理压力大的问题,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培训措施减轻“双导师”压力,提高了积极性。同时,针对行业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配套的专业教材,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编辑:李海燕 本文校对:梁小利 收稿日期:2018-11-27)

关于变更投稿邮箱的通知

由于我刊原邮箱服务商合同到期,原投稿邮箱于2015年7月1号停止使用,特通知各位读者、作者。为确保投稿及时送达编辑部,即日起请将稿件投至zgzyyycjy@163.com新邮箱 ,由此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刊的关注与支持!

投稿邮箱:zgzyyycjy@163.com

咨询电话:010-57289308/57289309

官方网站:www.zgzyyycjy.com

猜你喜欢
校院岗位考核
综合性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院(系)合作模式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瞄准”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