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2019-05-27 10:36余姣姣魏琳郑强耿会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余姣姣 魏琳 郑强 耿会玲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大學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培育和践行的前提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为认同,但没有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指导日常行为。为使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达到“表里如一”的效果,建议:1.实现价值观教育多样化;2.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

2019年3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从理论落实到实践,融入青少年教成长全过程,成为他们可以理解、接受和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认同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功能和作用。李小玲(2012)[2]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构建公民基本道德准则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郭华(2014)[3]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利于我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整合与引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和方法。刘峥,刘新庚[4](2011)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中要采用疏导教育法、激励教育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刘云山[5](2014)则更加强调时间的作用,认为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周宏[6](2014)还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与制度设计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制度精神,促使人们通过遵从和践履制度从而逐步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刘凤英[7](2014)认为,由于受多元价值观和自身逆反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存在着不平衡性、片面性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张斌[8](2014)提出可以通过突出课堂教学、占据新媒体阵地、构建社会实践平台等方面来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现状

杨治良(1998)等[9]认为社会认知具有内隐性,并且当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不一致时,内隐态度将控制很多行为[10]。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隐测量,高素华(2016)[11]认为大学生党员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隐认同的。

余林,王丽萍(2013)[12]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并未内化为自身价值观,指导其行为,且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会越多,对其的认同度也更高。杨志才[13]也通过实证调研证实大学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吃积极肯定态度,在践行上也能积极向上,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重个体实现、轻社会教育”、“知行脱节”、“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

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里如一”的思考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知行合一还有一段距离,根据现有研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现价值观教育多样化是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里如一”的重要途径

余林等人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专业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高的内隐认同。这可能是由于思政专业的学生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更长,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因此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纳和认同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价值观教育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的“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方式让学生系统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按也可以加入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方式,比如辩论赛、知识竞答、演讲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逐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是学生真正接纳并愿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思政教育融入生活,是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刘新庚[14]认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需要经过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阶段。在思想转化的过程中,个体需要经历认知和情感上的双重认同,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念中进行重新建构,建立成一套新的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而传统的思政教育一直局限于课堂教学,给学生造成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较为遥远的错觉,这也是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要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的认同,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将思政教育变得更加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穿插在学生的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以此作为实践的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 https://www.xuexi.cn/9d1c732745ac6d6cb8382f0052e52397/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2] 李小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6).

[3] 郭华.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综述[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4(4).

[4] 刘峥,刘新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9).

[5]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6] 周宏.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J].理论导刊,2014(4).

[7] 刘凤英.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3).

[8] 张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

[9] 杨治良,高桦,郭立平.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內隐性——兼论內隐和外显的“钢筋水泥”关系[J].心理学报,1998(1).

[10] 张红涛,王二平.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7(1).

[11] 高素华.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6).

[12] 余林,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3] 杨志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7).

[14] 刘新庚,刘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态过程与内化机制探索[J].高教探索,2011(5).

基金项目:本为为衢州学院文化育人时间育人品牌项目:“心风尚志愿服务队”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余姣姣(1991- ),女,衢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魏琳(1986- ),女,衢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郑强(1988- ),男,衢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耿会玲(1987- ),女,衢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英语小话剧”对学生英语学习及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