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

2019-05-27 10:36贺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辅导员互联网+

摘 要:现阶段,人们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资源,而丰富多样的信息也对大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高度应用,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这一背景,高校辅导员也应依托互联网+稳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文章将围绕互联网+,首先剖析其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然后探讨未来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一定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有效调整工作方式。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将我们带至互联网+时代,这也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双面的影响。基于这一背景,高校辅导员所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原有的管理模式不再适用,高校辅导员应逐步深化思政教育,不断改进工作管理方式。

一、互联网+的具体影响

互聯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开放性、隐蔽性和多元性等不同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喜欢接触新事物,其接受速度也较快,他们是互联网的基本受众群体,在实际应用过程其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而互联网+的诞生,既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我们应认识到这一点,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工作新途径。

(一)积极影响

1.丰富教育资源

互联网信息具有多样化、系统化和共享性。互联网中也包含多样的教育资源,为此,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能够冲破教材的束缚,大大增加教育工作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外,辅导员还能够借助互联网全满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行为作用,进而开展适宜的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冲破时间和空间束缚

以往辅导员主要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此种模式在时间和空间存在较大的制约,并降低了最终的交流效果。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管理主体,而且是高校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我们在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时不允许限定于特定形式,应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沟通,增进和学生的内部情感,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基于互联网+,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及时,冲破了以往辅导工作在不同层面的束缚,有效传递相关信息。而高校辅导员可借助微信、QQ等不同的社交工具,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同时,在此过程不断深化双方的互动,提升双方的情感,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改善学生的管理情况。

3.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愈发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而高等教育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人员,只有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方能让学生真正认可并配合辅导员。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快速发展,这为辅导员和学生的内部交流搭建了更多的平台,增大了日常交流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拉近了二者的距离,促进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二)消极影响

1.冲击思想和价值观

众所周知,互联网信息具有开放性,而这容易对学生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引发行为偏差。这一特性提供了巨大、复杂、未经过滤的信息,而不同思想会对学生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造成不同的冲击。例如,个人主义、攀比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会影响思想不成熟和信念不坚定的学生,阻碍其个人成长。

2.加大管理难度

由于互联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教育反馈。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可以免受道德规范和公正制度的约束,肆意使用网络,而网络上的负面内容会侵蚀学生的思想,且外界的监管也不便开展,某些悖逆的言论和缺少道德感言语找不到根源,这使得学生缺少相应的法律意识和社会道德感,阻碍了思政工作的开展。

3.容易产生网瘾

学生容易产生网瘾,面临着社交障碍。有些学生在出生以后便接触互联网,外加父母工作繁忙,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可能会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为孩子配置电脑、手机和iPad的等电子设备,这使得学生过度依赖互联网。某些学生甚至将网络看作一种情感寄托,网购、网游等十分普遍。另外,随着电脑软件技术的不断提升,学生也更加习惯利用互联网解决各种日常问题,这慢慢削弱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与辨别能力,阻碍了思政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新途径

(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界带来了机遇,也滋生出了更多的不良风气与消极思想,外加网络环境的开放,使得不良风气和消极思想大面积传播。即便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其心智趋于成熟,然而,若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应强化引导,并深化在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另外,还应创建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挖掘并分析不良思想,借助网络手段传播正确理想和科学的观念,有效纠正不良影响,帮助学生辩证看待网络舆情。

(二)改变工作思维,优化工作方式

目前,互联网空间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不同的网络平台还为思政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基于互联网+,高校辅导员一定要及时改变工作思维,优化工作方式,利用好自身的话语权,借助互联网,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积极宣传主流意识,发扬正能量。依托网络媒体,密切留心学生的思想状况,改进工作方式,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热点和敏感话题,搭建畅通的交流桥梁,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严格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规避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基于互联网+,高校辅导员也可创设多元协作平台,借此让学生获得有用信息,促进和学生的内部互动,创设健全的监督平台,有效掌管舆论方向。

(三)提升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

网络信息传播手段丰富多样,传播效率也更加快捷。为利用好互联网+的这一优势,辅导员应着手提升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合理运用相关工具。基于互联网+,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思政功底,也应把现下的事实和思政理论有效融合到一起,合理讲授。例如,可申请公共账号,借助这一平台,不断更新和思政教育、社会热点相关联的内容,并融入一定的思政内容。另外,教育内容也应正面积极,并具有政治性和道德性,迎合当前时代。当学生发表言论以后,应适当引导,不要全盘否定。

(四)开发新资源,开辟新空间

基于互联网+,高校思政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挖掘教育新资源,有效传播,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全面利用,打造互联网+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平台,严格遵守思政教育课程和实践标准,全力构建精品课程、典型案例和学习资源。传承以往思政教育工作所用的代表性案例和杰出的文化艺术活动,将其进行改造升级,变成大学生钟爱的卡通动漫和网络短视频。构建云媒体平台,扩大思政教育空间,经由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达成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实时、多元、动态思政教育新模式。

三、结语

综上可知,基于互联网+,各个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均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保证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一致,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根本价值,有效落实各项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艳丽.贴近学生,关爱学生,探索辅导员工作新途径[J].消费导刊,2019(7):233.

[2] 黄河林.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3):79-79.

[3]李富有 张颖.高校辅导员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文教资料,2018(6).

[4] 冉聪聪.网络时代辅导员的工作新途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1):203.

[5] 赵颖,闫莉冰.以微信为载体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36-37,40.

[6] 廖金城.网络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及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5):95.

作者简介:贺莎(1991.12- ),女,陕西西安人,助教,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辅导员互联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