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的当下、未来“与平民化”

2019-06-03 02:32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群职业

本刊记者 林萍姗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的13个新职业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又一批新职业。

在大众看来,新职业人群是社会新宠,获得国家扶持,就业平台为之敞开,发展空间无可限量。值得关注的是:新职业人群的职业体验感及薪资水平在当下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未来新职业的趋势如何?新职业从界定到为大众普遍参与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新职业人群盼加薪与减压

2018年下半年,美团点评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8年新职业人群工作生活现状调研报告》,报告覆盖面含国内一二三线城市,涉及逾800种新职业,收回有效问卷2778份,对新职业人群多维度状态进行分析与探索,获知真实现状。

这样一份问卷吸引了广大职场人士尤其是对新职业跃跃欲试的求职者的目光。作为后起之秀,新职业人群与传统职业工作者是否存在本质区别?放眼未来,他们的发展空间更加多元化,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挑战,他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对于传统职业工作者而言,企业发展前景和职位晋升空间是否受限是其主要关注的问题。由于行业基础深厚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相对稳定,传统职业工作者在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下有更多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空间。相对而言,新职业人群起步得晚一些,普通新职业人群的薪资基础薄弱一些,而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还会更高一些。部分行业的新职业人群薪资状况则优于传统职业工作者。

随着职业发展进步,新职业人群的普遍薪资水平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提升。从调研报告可知,五成以上的从业者月薪高于5000元,三成以上的达8000元,而3000元以下的仅占一成。宠物医生、健身教练、调酒师列居薪资榜首,尤其是宠物医生,28.57%的宠物医生月薪在2万元以上。这三种新职业的薪资状态反映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看重,而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又会催生更多新职业的诞生。经济水平始终是职场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新职业人群投其所好而从业,从长久来看,对工作生活的改善也提出了期望。他们期望赚的钱再多点、工作时间短点、压力小点、重复性劳动少点、上升空间广阔点……

以装修设计师、桌游教练、足疗按摩师为代表的新职业人群普遍存在工作强度过大的问题,报告显示:一周工作时长逾50小时的占75.34%,而每天工作逾10小时的占46.45%,甚至17.56%的新职业人群每天工作逾12小时。

小邱是一名装修设计师,据他所言,其生活状态可以用“一团乱麻”来形容:工作忙碌,常常要熬夜加班,第二天睡醒又开始忙碌……“钱赚得不容易,付出的劳动和收入还不能对等,尽管现在比过去在生活上好许多了,却仍然一言难尽。我希望社会给予我们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与扶持,都是社会的‘栋梁之材’,过着不分昼夜的日子,精神压力太大了……”

报告还体现出,七成新职业人群对所选职业出于喜好的考虑,且仅有1.81%的人群对现有工作感到不满,有转行计划的只占1.13%。选择新职业的以年轻人居多,年轻人的观念日新月异,早已不受传统思维限制。随之而来的改变是新职业的性别标签逐渐削弱,男性行业与女性行业没有明显界限,人才的流向趋势不再单一。

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今的新职业在未来会更具规模化,新职业人群的管理与扶持任重而道远,如何才能改善他们的工作体验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预期,为其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更多的资源,劳动力的分配问题与人员的供需问题也是社会的大问题,从实际出发,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的资金流转如何合理运用至人才管理……

未来的新职业仍将智能化与多元化

“华尔街的交易员,这个曾经很光鲜的职业很快消失了;未来的保安也会部分消失,因为摄像头的监控,加上一些机器人巡视,已经不需要保安了;司机可能也会消失,还包括一些非常高端的白领,比如说放射科医生,他们的看片能力不如机器人。”李开复在新书《AI.未来》中有着这样一段描述。而这,正是当今社会的现实。这样的时代飞速到来,带来了难以预估的影响,望不到尽头。人们过去不敢想象的新职业跟着来了,无形之间社会正在经历转型与变革。

认知未来工作中心高级主管Manish Bahl发表于2017年 12 月的《Looking into the Future: 21 new jobs of the next decade》中谈道:“在接下来的10年里,技术的结构变化,特别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AI)的兴起,将见证前所未有的新工作的出现。”

Manish Bahl认为,21个新职业有望在未来10年内出现,分别是数据侦探、IT辅导员、道德官、AI业务拓展经理、边缘计算专家、散步者/谈话者、健身事务顾问、AI辅助医学技师、网络城市分析师、产品组合主管、人机协作经理、财务健康教练、数字化裁缝、首席信任官、量子机器学习分析师、虚拟商店导购、个人数据经纪人、个人记忆策展人、增强现实(AR)旅程构建者、公路管理者和基因多样性官。

从这些可能出现的新职业可以看出,人们往后的生活趋于便捷与细致,重视引导与协作,无论是财务还是健身事务上都引入了专业指导,虚拟化、智能化的时代气息愈加浓烈,人与机器的关系也将更加密切。

除Manish Bahl谈到的21个可能出现的新职业外,高级信息服务行业、人身安全保障和娱乐行业也是新职业的“温床”,太空和海洋开发专家、环保专业人员等新职业可能陆续登场。私人裁缝、新闻线人、职业道歉人、私人理财师、职业游戏玩家、私人理发师、现场速录师、职业砍价人、色彩顾问、拇指创作手等也有望成为未来职业的新秀,登上大雅之堂。

有学者指出,我国未来10年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急需的人才主要是航空航天技术、汽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轻工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稀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信息、创意产业、影视制作、环境保护技术、公共管理、律师等。而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热门职业离不开十大类: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网络集成等高层次计算机科技类职业,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等电子工程类职业,农科类职业,金融、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产业,政法类职业,师范、医科类职业,环境类职业,院外医疗业,美容职业和国际商务策划师。

新旧职业共同绘制出我国社会发展的“蓝图”,新旧更迭的时代带来的变化使不少传统行业无声地步入了衰落期。

传统秘书、银行出纳员、电话话务员等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为人工智能所取代,矿业、制造业、运输业耗费资源所带来的问题不可小觑,转型升级的空间更加有限。基层劳动力的削减意味着从业人员的缩减,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基层劳动者而言是否产生极大的威胁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未来社会的职业分级、分工,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一定会更加分明,人员结构的调整或带来社会新的变化,碰撞出的“火花”为社会所用,“职业”意义的变化将更大限度地对人们的人生观、生活观产生影响,这种变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新职业“平民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尽管新职业受到社会热捧,其仍旧与普通人之间存在很远的距离。一门技术的大众化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专业知识、受众以及从业者的心理接受力均多多少少对其产生影响。就如此番公布的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对于电竞爱好者而言是莫大的好消息,其职业化与他们的兴趣终于能够对等了。然而,更多的人对于这样的职业心存芥蒂,甚至担忧自己的后辈是否会因此而沉迷电竞。

新职业在传统人士眼中仍旧有些不入流,虽然新职业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依旧改变不了它们“新生儿”的身份。新职业从业者需具备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方能驾驭得好它们,这又关乎学科的成立问题。新职业的教育培训能否跟上其社会化的步伐,而怎样的培训体系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许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职业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人们的接受心理、社会配套设施与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处于“尴尬”阶段的新职业必须迎难而上,接受时间、实践的考验,接受大众的评判,在若干年后仍旧能以“高傲的姿态”挺立于社会的才是一批成功“活下来”的新职业。

当然,创新的时代需要新鲜血液注入力量,新职业无疑是时代的“孩子”,是创新的果实。无论未来还有多少极具挑战的新职业涌现,都不能忘了聚焦新职业人群的工作状态,他们的生产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行业现状、暴露行业本质。新职业人群工作机制、工作强度的制定,新职业人群的幸福感,新职业带来的新的契机与平台,皆是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新职业“平民化”的“敲门砖”。任何一门职业最终都要实现“平民化”,而其中的差异仅仅体现在方式的选择,而目的都指向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科技推动着传统行业的进步与变革,科技也带动智能化快速发展,科技为社会造福,最终通过劳动者的力量,催生新的科技问世。人与社会绑在同一根“绳子”上,共同朝向科技社会的方向,在涌动的新职业大潮中洗礼,创造人类社会的辉煌。

猜你喜欢
人群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你属于中风高危人群吗?
职业写作
财富焦虑人群
我爱的职业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为特定人群研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