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2019-06-03 08:27夏虹张海月刘媚娜李小龙杨丽红王明山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酶原证者纤溶

夏虹,张海月,刘媚娜,李小龙,杨丽红,王明山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检验中心,浙江 温州 325015)

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是由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水平降低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该疾病目前分为2种类型,I型缺陷症患者PLG抗原和活性同步降低,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II型缺陷症患者PLG抗原水平正常但活性降低,一般呈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显性遗传[1-2]。本研究通过对1例PLG缺陷症患者的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与基因突变检测,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先证者,女,23岁,汉族,怀孕1月余,因既往不明原因胎停2次,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要求相关检查。患者自述既往月经规律,无血栓史,无其他明显出血症状,无长期服用药物史,无肝肾功能异常。否认父母近亲结婚及其家系成员血栓出血史,该家系3代共4名成员(见图1)。收集本院100 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做对照,其中男58名,女42名,年龄(35±12)岁,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血栓出血史。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上述人员采集血样。

图1 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家系图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与处理:采集该家系3代4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2.7 mL,以0.109 mol/L枸橼酸钠1:9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贫血小板血浆用于凝血指标检测,下层血细胞用于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及测序。

1.2.2 凝血指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蛋白S活性(protein S activity,PS:A)采用凝固法检测;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A)、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纤溶酶原活性(plasminogen activity,PLG:A)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以上指标均在STA-R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纤溶酶原抗原(plasminogen antigen,PLG: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以上所有操作步骤仅遵试剂说明书进行。

1.2.3 DNA提取及PCR扩增:应用非离心柱型基因组DNA提取系统抽提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并用DU800核酸蛋白分析仪检测基因组DNA的纯度和浓度。参照文献[3]设计合成PCR引物(由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2.4 DNA测序分析:PCR扩增产物割胶回收送上海桑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测序。用Chromas软件将测序所得结果与美国NCBI基因库公布的PLG基因序列(GenBank AY192161.1)进行比对,寻找基因突变位点,反向测序予以确认。其他家系成员在先证者明确基因突变位点后,再进行相应突变位点区域的PCR扩增及测序。

1.2.5 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应用ClustalX-2.1-win软件将突变氨基酸进行同源物种序列保守性分析;利用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 Taster 4 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在线分析突变氨基酸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参考范围及解释如下:Poly-Phen-2:0~1,评分越接近1,有害突变可能性越大;PROVEAN:分数≤-2.5(有害的),>-2.5(中性的);SIFT:0~1,≤0.05表明有害突变,>0.05表明良性突变;MutationTaster:0~1,分数越接近1,该变异对蛋白序列的影响越“有害”;运用Swiss-Pdb Viewer 4.1.0软件,基于已知的PLG结构模型,对突变的蛋白建模进行比对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室表型检测结果 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PT、APTT、TT、FIB、D-D、FDP、PLG:Ag、AT:A、PC:A和PS:A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其母亲PLG:A正常;先证者和其祖父、父亲PLG:A均降低为正常值的50%左右,初步认为3人均属于PLG:Ag水平正常但活性水平低的II型缺陷症患者,见表1。

2.2 DNA测序结果 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第15号外显子编码第601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丙氨酸转为苏氨酸(Ala601Thr),见图2;其祖父和父亲具有同样的基因突变,均为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家系成员基因型检测结果见图1和表1。

表1 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指标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图2 PLG 基因测序结果

2.3 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结果

2.3.1 同源序列保守性分析结果:人类PLG基因与NCBI数据库中提供的其他10个同源物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对,结果显示Ala601在这11个物种间高度保守,见图3。

2.3.2 突变对蛋白影响力评估:4 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 Taster分析PLG基因错义突变p.Ala601Thr对蛋白的影响程度,通过评分进行功能预测,4个软件预测结果保持一致。PolyPhen-2评分结果为0.989分,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PROVEAN评分结果为-2.774分,预示此突变是有害的;SIFT评分结果为0分,预示此突变可影响蛋白质的功能;Mutation Taster评分结果为0.999分,预示此突变可引起相应疾病。

图3 PLG 基因同源物种多重序列比对结果

2.3.3 蛋白质模型分析结果:在野生型PLG蛋白中,Ala601可与相邻的Thr600形成2个氢键,与Cys604形成1个氢键(见图4A);当Ala601突变为Thr601时,Thr601分子的侧链变长,空间结构模型分析显示其延长的侧链与空间折叠的Asp646形成2个氢键,并与His603形成1个氢键,见图4B。突变前后的氨基酸氢键发生变化。

3 讨论

编码PLG的基因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长臂6q26- 6q27位置,长52.5 kb,包含18个内含子和19个外显子,共编码791个氨基酸[4]。关于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仍较少,截至到2018年3月为止,国内外文献已报道了约75种与PLG缺陷有关的基因突变。该病例研究在国内较为罕见,在我国报道过的该类遗传性疾病仅有1例[3]。

图4 Ala601Thr突变蛋白质模型分析图

本研究对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的罕见病例家系进行研究,发现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la601Thr。该家系的先证者是一名23 岁已婚中国女性,因既往不明原因胎停2次,经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孕1个月余,特于门诊要求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PLG:A降低,PLG:Ag水平正常;基因分析发现其为Ala601Thr突变杂合子。对其家系成员进行检查,发现其祖父和父亲PLG:A均降低为正常值的50%左右,PLG:Ag含量正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祖孙3人均携带Ala601Thr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凝血各项指标正常,PLG:A和PLG:Ag水平也均正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此突变野生型。由于祖孙三代PLG:A降低,而PLG:Ag水平正常,初步认为3人均属于PLG:Ag水平正常但活性水平降低的II型缺陷症患者。其父亲和祖父既往亦无血栓史,符合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的方式。

第1 例II型PLG缺陷症导致血栓形成的病例由AOKI等[5]于1978年报道,该先证者自15岁脚部挫伤后,不间断地出现血栓复发的症状16年有余。第1 例I型PLG缺陷症导致血栓复发形成的病例由 LOTTENBERG等[6]于1985年报道,该先证者为一名24岁美国男性,其患有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高压,PLG:Ag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为正常值的30%。大家普遍认为这2种PLG缺陷症的类型与血栓复发形成密切相关[7-10]。本研究先证者孕1个月余,既往不明原因停胎2 次,此次受孕,B超显示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国外有研究发现,在受精卵成功着床后,子宫螺旋动脉开始被滋养细胞不断侵蚀,进而导致管腔扩大,随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进行性降低来满足妊娠时期的血氧供应[11-12]。特别在早孕时期,胚胎的发育依赖于子宫动脉的血流灌注,子宫动脉血流若灌注不足,即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胚胎停育等不良妊娠结局,但是如果异常血流能够在早期得到纠正,妊娠结局会显著改 善[13]。该先证者为II型PLG缺陷症,前2 次早孕时期均处于血栓前高凝状态,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流速降低,供应胎儿血流减少,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最终导致胎停发生。此次受孕,积极查找发现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后,予以抗栓治疗,现已成功保胎亟待分娩。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p.Ala601Thr突变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同源物种多重序列比对发现Ala601在其11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说明它是PLG分子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位点,在PLG蛋白质发挥正常功能中起着相关作用。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的预测软件分析都表明此突变为有害突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并引起相应疾病,这与保守性分析结果一致。当Ala601被Thr601取代时,Thr601侧链与PLG分子的催化活性位点三联体之一的His603形成1个氢键,使His603残基的电荷分布被扰乱,导致异常PLG不能发生与正常催化过程相关的质子转移;Thr601侧链还与PLG分子的另一个催化活性位点Asp646形成2个氢键,电荷分布的变化,导致此活性位点的正常折叠受到立体位阻的影响,空间构象发生变化[14]。突变形成的结构及功能异常的蛋白质,其催化活性位点His603侧链与Asp646侧链的性质改变,导致酶活性丧失,是此家系成员PLG活性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一个II型遗传性PLG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突变基因进行研究,发现先证者家系为国内已报道过的错义突变p.Ala601Thr 杂合子,而先证者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可能与此突变引起的PLG活性降低继而导致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加有关。

猜你喜欢
酶原证者纤溶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家族聚集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6 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诊断
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体会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与脑室出血纤溶治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