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斫轮》给我们的启示

2019-06-07 10:54许乃文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窦桂梅示范课领悟

许乃文

《轮扁斫轮》是《庄子·天道》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造车工人轮扁与齐桓公之间的论道。轮扁说,自己砍削木材制作车轮,只有宽、舒、紧、缩适合,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轮扁认为书上的圣人之言不过是“古人之糟粕”,“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是不具备完全表达作者的“心意”之能事的。“技”的習得与领悟,无论是圣人之书还是他人的言传身教,都无法替代自己的躬身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躬行亲历、用心领悟,才能真正地掌握“技”,从而具备近于“道”的可能。

“技”之传承,言传身教比书本知识自然高明许多。作为父亲的轮扁,传授儿子斫轮之“技”一定是毫无保留的,因“技”之精妙处“有数存焉于其间”,然“口不能言”,结果是“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轮扁的话语发人深省,学“技”之历程,表面上我们认识、理解并掌握了,甚至我们相信“圣人之言”与“他人之教”,但却失去了“技”近于“道”的创造力。其内含的规律说得不清、悟得不透、道得不白。轮扁车轮造得好,凭的是自己砍制车轮的手感,只能言其“表”,而不能透其“里”,其中的奥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由此可见,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技”往往说不清楚,却并不影响学好本领,练就一“技”之长。

读罢《轮扁斫轮》,感悟颇深。由此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做,才能凸显四十分钟的最优效益?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一文告诉我们,教师的迅速成长,是上示范课使然。当前的课堂教学示范,教师们多注重于“形式”的新颖,丢掉了对“技”的领悟,年复一年,无大起色。窦桂梅老师指出,上示范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树立每堂课都要当成示范课来上的思想。那么,课堂教学的“技”是什么呢?是课感,是“手”与“心”的呼应,是情感和个性之彰显与绽放,是师生进入课程情境之移情与感悟,是师生对教学内容之亲和与互动,更是师生情感之交融与升华。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领悟中学懂,在练习中学会,在运用中学好;兼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既不要邯郸学步,又不能东施效颦,而是要扬长避短,教出自己的特色。课感是学不来的,教师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技”之规律,要因人、因课、因时制宜,经久历练而自主创生。

诚然,对客观事物“技”之规律的“意会”,是可以借助圣人或是教者言传的。然而,言传只是为了帮助并促进学习者去“意会”,学习者应该在“学”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创新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示范与改革之“技”是需要借鉴并学习先进经验的,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定要观其“表”,悟其“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把他人之“技”化为己有;要“手”与“心”相应,即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猜你喜欢
窦桂梅示范课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道县:结对帮扶送课下乡
基础教育教研解析之示范课与常态课
多么痛的领悟
从学生精神世界出发探析窦桂梅语文教材观
用文学教育启蒙心灵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启示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